接骨木 花语:热心。
【别名】 接骨木,接骨木在世界范围内分布极广,我国有土产的中国接骨木,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陕西、甘肃、山东、山西、广东、广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欧洲也有西洋接骨木,也有专为园艺观赏培育的金叶接骨木。接骨木适应性较强,对气候要求不严,喜欢向阳,稍耐荫蔽。喜欢肥沃、疏松的土壤。较耐寒耐旱,忌水涝。抗污染性强。接骨木根系发达,萌蘖性强。
木蒴藋、续骨木、扦扦活、七叶黄荆、放棍行、珊瑚配、铁骨散、接骨丹、七叶金、透骨草、接骨风、马尿骚、臭芥棵、暖、骨树、自草柴、接骨草、青杆错、白马桑、大接骨丹、大婆参、插地活、公道老、舒筋树、根花木、木本接骨丹、九节风、 接骨木茎枝、根或根皮、叶、花叶可入药。如茎枝味甘苦性平。有祛风,利湿,活血,止痛的功效。用于风湿筋骨痛,腰痛,水肿,风疹,瘾疹,产后血晕,跌打肿痛,骨折,创伤出血等。
【来源】 简介
药材基源: 接骨木,学名: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忍冬科接骨木属,落叶灌木,高达4米。茎无棱,多分枝,灰褐色,无毛。叶对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偏斜阔楔形,边缘有较粗锯齿,两面无毛。圆锥形聚伞花序顶生 ,边缘有较粗锯齿,两面无毛,密集成卵圆形。花萼钟形,5裂,裂片舌状。花冠辐射状,45裂,裂片倒卵形,淡黄色。浆果鲜红色。花期4-5月,果期7-9月。
为忍冬科植物接骨木、毛接骨木及西洋接骨木的茎 诗词
性味功效 .
《本草新编》 戏赠友二首
接骨木,味苦、辛,气平, 杜甫 〔唐代〕
有小毒 元年建巳月,郎有焦校书。自夸足膂力,能骑生马驹。
,入骨节, 一朝被马踏,唇裂版齿无。壮心不肯已,欲得东擒胡。
专续筋接骨,易起死回生 元年建巳月,官有王司直。马惊折左臂,骨折
折伤吞酒,风痒汤浴 面如墨。 驽骀漫深泥,何不避雨色。劝君休叹恨,未必不为福。
只用之以接续骨节 ,产前、产后皆不用。 正月晦日,自英州舍舟出陆,北风大作
存之以备折伤之需 杨万里 〔宋代〕
。 北风吹得山石裂,北风冻得人
生接骨木独用之,接骨固奇 骨折
。然用之生血、活血药中,其接骨尤奇。但宜 。
生用为佳 南来何曾识此寒,便恐明朝丈深雪。
,至干木用之,其力减半,炒用又减半也。盖取其生气则神而已矣。 今朝幸不就船行,白浪打船君更惊。
《冯氏锦囊密录》 只是山行也不好,笋舆寸步风吹倒。接骨木,又名木蒴藋, 专续筋接骨 图片来自网络。
,易起死回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古诗文网和网络资料。
折伤频渍酒吞;风痒堪作汤浴,任煮二次,功力一般,
产后诸血疾亦驱,女科方药中屡用。
叶主疟,惟得吐,寒热竟除,生捣汁饮,大人七叶,小儿三叶。根皮收采亦堪煎服,痰疟痰饮吐去,水胀水肿利消,见效即停,切勿终剂。
又种折伤木,主折伤筋骨殊功,散产伤血痢立效。酒水煎饮,并与前同。
《唐本草》
【释名】续骨木(《纲目》)、木蒴藋。
颂曰:
接骨以功而名。花、叶都类蒴藋、陆英、水芹辈,故一名木蒴藋。
【集解】恭曰:所在皆有之。
叶如陆英,花亦相似。但作树高一、二丈许,木体轻虚无心。
斫枝插之便生,人家亦种之。
【气味】甘、苦,平,无毒。
藏器曰:捣汁亦吐人,有小毒。
【主治】
折伤,续筋骨,除风痒龋齿,可作浴汤(《唐本》)
。根皮:主痰饮,下水肿及痰疟,煮汁服之,当利下及吐出。
不可多服(藏器)。打伤瘀血及产妇恶血,一切血不行,或不止,并煮汁服(时珍。出《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