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鸡肉参(变种)为紫葳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无茎,高30-40厘米。生于海拔2500-3650米高山草坡地带。高山花卉,花冠紫红色或粉红色,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此外,根、叶还可以入药。分布于四川、青海.云南。药用部位:以植物的根、叶入药。药效:治产后乳少,久病虚弱,头晕、贫血。
大花鸡肉参形态特征
大花鸡肉参(变种)叶基生,为1回羽状复叶;侧生小叶2-3对,卵形,顶生小叶较侧生小叶大2-3倍,阔卵圆形,项端钝,基部微心形,长达11厘米,宽达9厘米,边缘具钝齿,侧生小叶近无柄。
总状花序有2-4朵花,着生花序近顶端;花葶长达22厘米;花梗长1-3厘米;花梗与花序梗近等长;小苞片2,线形,长约1厘米。花萼钟状,长约2.5厘米,萼齿三角形,顶端渐尖。花冠紫红色或粉红色,长7-10厘米,直径5-7厘米,花冠筒长5-6厘米,下部带黄色,花冠裂片圆形。雄蕊4,2强,每对雄蕊的花药靠合并抱着花柱,花药极叉开。
子房2室,胚珠在每一胎座上1-2列;花柱长5.5-6.5厘米,柱头扇形,薄膜质,2片裂。蒴果圆锥状,长6-8厘米,粗约1厘米,具不明显的棱纹。种子阔卵圆形、不增厚,淡褐色,小叶对数少。花期6-7月,果期7-9月。
大花鸡肉参的分布与生长习性
大花鸡肉参的分布:分布于云南(中甸、丽江)、四川、青海。
大花鸡肉参生长习性:生于海拔2500-3650米高山草坡地带。
大花鸡肉参的功效与作用
大花鸡肉参其叶、花和土壤下藏着的根可都是难得的良药。鸡肉参性温,味甘淡,归肝、肾、脾经,主病后气血不足、疲劳头晕和产后少乳等症。
据藏药典集记载,鸡肉参的根、花、种子能治黄水并,耳病。根主治消化不良、食积腹胀、气滞胸闷和黄疸病;花主治高血压、肺结核、肺炎、肺出血和月经不调。种子治中耳炎、耳聋及风湿性关节炎。所以在青海、西藏,当地的牧民们在夏天里经常采挖鸡肉参已留存备用。
鸡肉参的根茎不仅入药,还是很好的食用野菜。当地农民说每年都会在夏季时采挖鸡肉参肥厚的根茎,洗净之后入开水焯熟,再用清水洗几遍。然后或凉拌、炒食。也可以煮熟后直接食用,还可以把它腌制之后食用,风味独特,并且具有补血益气的养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