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地球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生命世界谱写了一曲曲悲壮赞歌,塑造了地球环境,孕育了人类文明史诗,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在科学传播的星辰里,中科院之声与华南植物园联合开设“花颜鸟语”专栏,既是生命世界之窗,又荟萃自然体验的点滴故事。惟愿她为自然世界代言,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惟愿她解读科学前沿,讲述科学故事,封存自然足迹。 文/朱晓梅

在南方地区,生长着不少让北方朋友惊异的植物。除了火出圈的一片叶子能砸伤人的大王椰子,还有各种让人垂涎欲滴的水果,如果实巨大的菠萝蜜、劈开坚硬外壳方能食(饮)用的椰子、浑身长满软刺的红毛丹等,这些植物都激发着人们对南方植物的好奇与神往。有一种植物,原产自东印度及马来群岛,后植根于我国华南地区,虽未被列入日常水果名单之内,却是当地民众较为喜爱的“水果”,这便是蒲桃。 白玉兰开过,桃花就隆重登场了。
(徐晔春 摄) 早些年慕名成都龙泉驿的桃花,据说开花时节,红云一片,终未见得。后来家乡也成片成片栽种桃树,春阳灿烂时桃花灿烂,游人也灿烂。怀兴而往,感觉野趣少。所以,突然见残屋后竹林前一树桃花妖娆欲飞,便觉惊心。
“蒲桃”不是“蒲桃” 抬眼,满目的粉红,新鲜、单纯、热烈,暖意洋洋又明艳耀眼,把破屋装饰得一派光华。注视久了,觉得自己被花瓣抬到空中,擦着竹梢低飞,垂眸能看到桃花的娇羞。
蒲桃一词,常与汉代深度捆绑。西晋张华《博物志》中记载“张骞使西域还,得安石榴、胡桃、蒲桃”,唐代诗人李颀借汉时“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讽刺唐玄宗穷兵黩武,诗仙李白也曾在诗中提到“蒲桃出汉宫”……这种文献记载的自汉从西域引入的蒲桃是否就是现今南方所生长的“蒲桃”?对于此一疑问,四百多年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给出了答案:“葡萄,汉书作蒲桃。”也就是说,与汉代联系紧密的“蒲桃”指的是我们常见的葡萄科葡萄属的木质藤本植物“葡萄”。那么,本文所述的“蒲桃”又是何种植物呢? 现在是野桃含笑,多年前,这屋里住人时,是不是也有人手扶桃树,对着不远处的人轻轻说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见。曾经发生过的故事,桃树都记得吧?见到人家房前屋后接天连云的桃花,我总是不由自主地驻足观赏,看花、看云、看鸡鸭嬉戏,想象着人面桃花。这是自然之趣。
与汉代联系紧密的“蒲桃”是“葡萄”(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其实,雨中桃花也有它的意趣。春雨解人意,丝丝缕缕,不会让桃花凋零,那点雨水淋在桃花上,花瓣小心翼翼托着晶亮的露,一湿一湿地重。春风更慰人心,轻轻哈口气,桃花就一片一片地飘,旋旋缓缓的,空中润出粉意来,如梦如幻。这片还飘在空中,那片又从花蒂处脱身,而后漫漫扬扬。
蒲桃的“庐山真面目” 慢慢的,地上散落着点点粉痕。黛玉说“忍踏落花来复去”“一抔净土掩风流”,其实,“踏”和“掩”结局相同,都是将之化作春泥,区别只在于心境。李煜见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字里行间皆是伤感。可这“拂了一身还满”也应桃花飘落之态,我却并未有悲伤之意。宁静绽放是美,悠然飘落何尝不是美,境由心生罢了。
蒲桃( 读书时节,学校厕所旁几树桃花年年姹紫嫣红,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惊心动魄,简直是枝枝明媚,朵朵艳丽。受不了桃红的引诱,下晚自习走在最后,借机上厕所,出来瞅没人,快速准确寻找目标,折几枝用报纸包着,虽胆战心惊,得手后却暗自窃喜,全然不在乎桃花靠近腌臜之地。
Syzygium jambos 回家用水养着,三五日后,书桌上堆了变色的花瓣,我却毫无零落之忧。桃花半谢时,青绿的桃叶三三两两缀于枝间,往返厕所时不经意看被我折过的断痕,只觉庆幸,因为做坏事没被抓包。倘若现在,我是断不会折的,何况还在厕所旁。这也是心境。
)是桃金娘科蒲桃属常绿乔木,高10米左右,主干短,分枝多,枝条圆形;叶子呈长圆形,洋洋洒洒挂满树枝,叶片革质,摸起来很光滑。花最具辨识度,生于枝条的顶端,呈聚伞花序状分布,通常数朵花长在一起,为花蕾时,如同一个个青绿色的小麦克风,花瓣和花蕊全被包裹起来;待到温度合适时,4枚花瓣打开,花蕾中的数百枚黄白色针状雄蕊“倾巢而出”,各自舒展,加上花开成簇,极为壮观。 沈复幼时往蚊帐里吹烟,想成青云白鹤观,是为物外之趣。谁幼时没有几件糗事呢。长大后有了草木之心,也就记住了花事。李花、桃花、梨花、樱花烂漫时,总爱约人去逛逛。春来花发,哪怕只因热闹,也是不辜负了春意。
(徐晔春 摄) 桃花除长在房前屋后,长在水边更有一番风趣,如果流水畔则更妙。你想,桃树照影,兼流水潺潺带落花而去,岂不妙哉?《桃花源记》之美,景美是其一。桃花源的桃花林,就是夹岸而生,落英缤纷自是染红了溪水。武陵渔人未歌,独是一桃花源就让后人念念不忘,把歌唱得响亮而动人的汪伦更让人向往,况且还兼舞蹈。汪伦踏歌而行,桃花潭必定也有桃花影吧?
蒲桃花中蜜腺多,是一种较好的蜜源植物,花量大而香气浓郁,引得蜜蜂纷至沓来。但蒲桃每朵小花花期较短,从花蕾花瓣微开到完全开花只需数小时或1天,再至雄蕊及花瓣脱落一般只需2-3天。花瓣及雄蕊脱落后,仅剩下光秃秃的4枚萼片和1根花柱在风中摇曳。蒲桃的果实淡黄绿色,呈球形或卵形。 唐诗中更温柔的码头是张志和,只一句“桃花流水鳜鱼肥”,尽显山水之墨笔,咀嚼中有“欸乃一声山水绿”的清幽和春暖花开的喜悦。桃红绿水,每个词语都是多情的故人。春水涨,是桃花汛。
雄蕊及花瓣掉落后,仅剩4枚萼片和1根花柱(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即使没有流水,长在池塘边的桃树也有含羞的明亮。最先惊起水花的是鸭。麻鸭、白鸭磕碰着落花倒映水间,一派欢愉。几声鸭叫,方圆十里的花都张开了清幽的耳朵,桃花更是咧大了嘴。这是乡里之趣。
值得一提的是,蒲桃也曾出现于古时各种地方志及相关书籍中,不过当时并非以“蒲桃”命名,而称作菩提果、菩提子、香果等。 民间关于桃花木的故事很多。我常常想,夸父逐日时,为什么丢弃的手杖变化成桃林呢?桃木可保平安,譬如桃符。神话故事中,桃木还可驱鬼辟邪,常变身为桃人、木剑。那日见直播间卖桃木梳,遂买了一把。有时候,愿望的实现很简单。
与四季相约 唐寅“又摘桃花换酒钱”自有他的怡然之乐,我是个俗人,能在春花绽放时看看也就满足。胡思乱想之际推测,买桃花的人,大约不是为了观,而是为酿酒,据说桃花酒有美容养颜之功效。
俗语云:春风吹,万物生。蒲桃的生长依赖于春天,却不受制于春天。其根一年中有两次新根生长的高峰,为4月和11月;其芽具有早熟性,在春、夏、秋季均可抽梢,其中春季抽梢量最大,一般立春萌发,4-5月进入展叶盛期,秋梢生命力最强,10月上旬萌发,直至12月下旬才停止;其花2月初开放,至3-4月进入盛花期,夏、秋季仍有零星绽放,具有典型的热带果树多次开花的现象;其果3月初开始生长,5-7月成熟。 于是想,桃花树下饮桃花酒,则是另一种雅趣。独酌也好,互饮也罢,皆是心情。恐怕春风十里,尽在桃花里了。
有意思的是,蒲桃的生长态势并不因枝条受伤或采果而被抑制,相反,其芽容易从受伤的枝条上长出新梢,而折断的枝条上也更容易长出花朵,生命力非常顽强。 【作者简介】
(徐晔春 摄) 朱晓梅,四川达州市作协会员,大竹县作协理事。多篇散文发表于《散文选刊》《南都娱乐》《南都周刊》《中国教师报》《中国应急管理报》《四川政协报》《华西都市报》《达州日报》《达州晚报》《达州新报》等。
果实的秘密 【“浣花溪”文学栏目征稿启事】
蒲桃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通常生长在水边,因此又称为水蒲桃。与花朵张扬外放形成区别的是,蒲桃的果实外表平平无奇,还与番石榴的果实“撞脸”(同为黄绿色,蒲桃果实表皮较为平滑和有色泽),着实无甚特色。但管中窥豹,只可见其一斑。实际上蒲桃果实自成特色,果实内部虚空,里面有种子1-2枚,摇之有声,让人握在手上忍不住为之一摇,很能唤起童心。其实,蒲桃花果发育前期子房内存在着几个或十几个胚珠,但受精的极少,故到最后成熟的果实中通常只有1-2枚种子;而种子的种皮则会干化,只有一肉质连丝与果肉相连接,种子可以在果腔内随意滚动,故一经摇动便能发出声响。值得注意的是,当果实能被摇响之时,便是其成熟之日。 欢迎投来散文(含游记)、小小说等纯文学作品,诗歌因系编辑部自行组稿,不在征稿范围内。字数原则上不超过1500字,标题注明“散文”或“游记”或“小小说”。作品须为原创首发、独家向“浣花溪”专栏投稿,禁止抄袭、一稿多投,更禁止将已公开发表的作品投过来。作者可以将自我简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邮件中不要用附件,直接将文字发过来即可。部分作品会被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副刊选用。作者信息包括银行卡户名、开户行及网点的详细准确信息、卡号、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雄蕊及花瓣掉落后,仅剩4枚萼片和1根花柱(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蒲桃果实(徐晔春 摄)
蒲桃果实如此发展进化,或许与种子的传播有关,因蒲桃一般依水而生,种子常常掉落水中,而中空的果实恰好能浮于水面,外层的果皮包裹着种子,如此里面的种子也能更好地保存下来,直至靠岸生根、发芽成长。在鼎湖山内,蒲桃沿着溪流分布种群,但也有鸟类取食后帮其传播种子,所以在离溪岸较远的森林内,也发现有蒲桃的身影。
生长于水边的蒲桃树(彭丽芳 摄)
水果“蒲桃”
前已有述,蒲桃是一种水果,虽然其并不受水果市场青睐,但却是很受岭南人民欢迎的野果。蒲桃的果实具有独特的玫瑰香气,外表是让人舒服的淡黄色,在入口之前“色、香、味”已占其二,单单这点已让人念念不忘。清代监察御史吴震方自幼时尝过蒲桃后便始终念念不忘,并因多次遍寻不获而引为遗憾。他曾在所著述的《岭南杂记》中记述此憾事:“忆幼时在福建永春县食一种名香果,形小圆长,肉松,甘香异常,重握即碎。后两次入闽,于福省遍觅不可得。罗浮僧云:‘山中甚多,每熬为糖果以饷客。’余两次入粤,未及尝也。”蒲桃的果味酸甜多汁,果实的可食用率达80%以上,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除了鲜食,蒲桃的果实还可用来酿酒,或制成果膏、蜜饯或果酱,果汁发酵可酿制饮料。
那么,为什么蒲桃未发展成市面上所见到的“水果”呢?据考证,因其极难保存,2-3天果肉溃烂,无法食用,运输条件也极其苛刻,故而未在市面上流通。如果想食得蒲桃,得来到它的生长地,才能品其美味。
蒲桃果实内部(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结语:
除了食用价值,蒲桃还有不少经济价值,如树干是制作家具的上等木材;植株根系深而庞大、树形优美,能美化环境、防风及防止水土流失等。根据专家引种试验发现,蒲桃是一种很粗生的植物,凡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均可种植,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适合的温湿度条件下生长极快,虫害少,一年即可结果,果子产量也高,且不与水田和其他作物争地,可广泛种植。
如今,经人为栽培后,蒲桃渐渐不再以野果的形态出现,而被作为景观树种植于道路两旁,若有心人想要寻找,也绝不会遍寻不获。每年,蒲桃树都会在南国大地上开一树白色繁花,若有人来,便赠人一束香气、一些美味;若无人来,它也会坚守职责,开花结果、倾吐芳香,还城市一角美丽风景。
蒲桃作为行道树(徐晔春 摄)
参考文献:
1. 方奇南. 亚热带优良树种—蒲桃[J]. 福建热作科技, 1992(3):2.
2. 曾昭璇. 南方蒲桃考[J].农业考古, 1992(01):243.
3. 杨宝霖. 南方蒲桃补考[J]. 农业考古, 1992(3).
4. 张宗子. 蒲桃是何种水果?[J]. 农业考古, 1987(02):301-302.
5. 周晓梦. 蒲桃: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海南日报,2019
6. 吴新德,林顺权,郑伸坤.蒲桃胚胎发育及多胚来源的初步研究[J].福建农学院学报,1991:434-494
7. 陈洪德, 周韩生,郑锋,等. 蒲桃生物学特性观察及"蒲桃花茶"试制[J]. 福建农业科技, 1994, 02:17-18.
8. 胡真. 热带果树的风采:蒲桃[J]. 园林, 2003(0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