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草是禾本科,碱茅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疏丛型。秆直立,高可达60厘米,节膝曲,叶鞘短于其节间,平滑无毛;叶舌膜质,钝圆;叶片对折或稍内卷,上面微粗糙。圆锥花序,疏松开展,主轴平滑;细弱平展,微粗糙;小穗柄短而粗糙;小穗含小花,带紫色;颖质地较薄,边缘具纤毛状细齿裂,花药线形,6-8月开花结果。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安徽、甘肃、青海、新疆。生于草原盐化湿地、固定沙滩、沟旁渠岸草地上,海拔500-4000米,是形成盐生草甸的建群种。中亚、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伊朗、日本、北美均有分布。
星星草茎叶含蛋白质较高,是家畜和骆驼喜食的优良牧草。
星星草形态特征
多年生,疏丛型。秆直立,高30-60厘米,直径约1毫米,具3-4节,节膝曲,顶节位于下部1/3处。叶鞘短于其节间,顶生者长5-10厘米,平滑无毛;叶舌膜质,长约1毫米,钝圆;叶片长2-6厘米,宽1-3毫米,对折或稍内卷,上面微粗糙。
圆锥花序长10-20厘米,疏松开展,主轴平滑;分枝2-3枚生于各节,下部裸露,细弱平展,微粗糙;小穗柄短而粗糙;小穗含2-3(-4)小花,长约3毫米,带紫色;小穗轴节间长约0.6毫米;颖质地较薄,边缘具纤毛状细齿裂,第一颖长约0.6毫米,具1脉,顶端尖,第二颖长约1.2毫米,具3脉,顶端稍钝;外秤具不明显5脉,长1.5-1.8毫米,宽约0.8毫米,顶端钝,基部无毛;内稃等长于外稃,平滑无毛或脊上有数个小刺;花药线形,长1-1.2毫米。染色体2n=14。花果期6-8月。
星星草近种区别
星星草第一颖短,长约0.6毫米,小穗小,含2-3小花,长3(-4)毫米,外稃长1.5-1.8毫米,下部无毛,内稃之脊平滑易与邻近种区别。
星星草生长环境
星星草生长在海拔500-4000米的草原盐化湿地、固定沙滩、沟旁渠岸草地上,是形成盐生草甸的建群种。
星星草具有较强的盐碱耐性及抗旱性、抗寒性,能在pH9-10以上的盐碱地上生长发育,经常在碱斑周围构成星星草群落,羊草+星星草群落等。种子萌发对温度要求不是很严格,一般土壤温度在15℃左右即可发芽,但以18℃-20℃为宜。不过种子萌发要求土壤有足够的水分,否则不易萌发,星星草适应性很强,具有很强的耐旱能力,根系发达,多分布在0-20厘米的土层中。土壤干旱时,叶片卷成筒状,以减少水分的散失。星星草的耐寒性也很强,可在-30℃以下安全越冬。
星星草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毛乌素沙漠)、河北、山西、安徽、甘肃、青海(西宁、民和、都兰)、新疆(清河、布尔津、玛纳斯、塔城、巩留、伊吾、巴里坤、和静、阿克陶、塔什库尔干、策勒)。中亚、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伊朗、日本、北美均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俄罗斯西伯利亚。
星星草主要价值
茎叶含蛋白质较高,是家畜和骆驼喜食的优良牧草。
星星草草质柔软,叶片不易脱落,较耐践踏和啃食,分蘖能力强。种子很小,但发芽能力很强,种子对萌发条件的要求不是很严格,所以很适于人工种植和培养。星星草的蛋白质含量很高,适口性好,是马、牛、羊喜食的优质牧草。
利用星星草治理碱化草地,方法简便易行,成本低,见效快,是治理碱斑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采用星星草治理碱斑地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特性和增加腐殖质的作用,促进牧草的生长发育,提高牧草的产草量,也为草食家畜提供了很好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