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蒿:农村不受待见,城里却被当成了“宝”,你爱吃吗? 新京报讯(记者 杨亦静)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佳节,除了吃粽子和划龙舟外,还有在大门上插艾蒿的习俗,古人认为艾蒿可以驱散害虫、辟邪消灾。近期,京郊延庆区香营乡新庄堡村的200亩艾蒿地采收正忙,村里依靠发展艾蒿产业,顺利脱低。往年,村里会在端午节举办艾蒿相关的庆祝活动,今年受疫情影响,无法继续举办,但村里的艾草茶销售却没有受到影响,现在正是销售旺季。

眼下正是吃野菜的季节,在菜市场走一圈就会发现不少野菜。 村民分拣艾草。受访者供图
好些还是当年在农村不怎么受人待见的野菜,甚至有些是“喂猪草”,可是如今在城里却摇身一变,成为了稀罕菜,价格卖得比肉都要贵。 端午节有插艾习俗
其中藜蒿就是这样一种野菜,在城里被不少人当成了“宝”。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正值酷热、潮湿的夏天。在古代,夏季蚊虫肆虐,疾病和瘟疫也比其他季节来得猛。因此,古人在端午节前后会采取多种办法来祛除疫病,悬挂艾草就是其中一个。
如今允许摆地摊了,在我家楼下的门口,每天早上就能见到不少老人来摆摊卖菜,其中就有一些老人卖野菜,毕竟现在野菜大量上市。 古人认为端午节堪称全年各种节日里“最毒”的日子,不但空气、阳光都很“毒”,就连毒虫也开始出没。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在古代被称为“五毒”,而我国一些地方的民俗认为,每年端午时,五毒就会开始孳生,因此便有了端午避五毒的习俗。
由于我就是农村来的,想吃野菜直接回家去采摘就行,所以每次见到了都是直接走过去了。但是有一次见到有个老人在卖藜蒿,引来了不少邻居的围观,并且大家都是一捆一捆地带回家。 成书于南北朝时期,专门记述古代楚地时令风物的文集《荆楚岁时记》中有记载:“端午四民踏百草,采艾以为人,悬之户上,以禳毒气。”可见在1500年前,我国就已有在端午节悬挂艾草的习俗。
我抱着好奇过去看了一下,难道这藜蒿不要钱了?这么多人买?可是当我问了一下价格,吓了我一跳,足足要25元一斤。 艾蒿帮助新庄堡村脱低
老板可能也是看出了我嫌他的价格贵,她告诉我说现在的已经便宜了,在春节前后都卖到了40元一斤。如果我感觉贵,可以购买这没有摘叶子的,只要13元一斤,便宜了一半。 艾草是一种适应能力较强的植物,在我国种植范围很广,但主要产区集中在河南南阳、湖北蕲春等地。对于北半球来说,夏至这一天是一年之中太阳高度角最高的时候,也正好到了京郊艾草采收的旺季。
听到她的这番话,我只能是感慨现在连野菜都吃不起了。 夏日炎炎,在延庆区香营乡新庄堡村,不少村民正在村东侧的200亩艾蒿地里忙碌,有人弯着腰,有人蹲下身,采收着今年的第一批艾草。
想当初,在我小的时候这可是经常割来喂猪的野草,而如今却被人高价抢着买,真的是生活水平提高了,爱吃野菜的人也多了。 村民在地里采收艾草。受访者供图
其实这真不是我吹牛,在我的家乡那边以前藜蒿真的是一种割来喂猪的野草。它和艾草长得很像,喜欢生长在水边,像水塘、河边,或者是沼泽地里,一长就是一大片。 “艾草采收之后主要是制作艾草茶。”新庄堡村第一书记王俊伟介绍说,村里采收艾草的工作一般从6月上旬开始,目前采的是第一批的第二茬,“等到这一批采完,我们就要把艾蒿暴露在地上的部分割掉,让它长新芽,等到8月左右,第二批就会顺利长出,可以继续采收。”如果水分、温度等外部条件合适,新庄堡村的艾蒿一年可以采收三批,每一批采两茬。
在春天的时候又非常的脆嫩,去打猪草的时候,戴上一把镰刀,一会就能割一篮子。而且这种草的生命力强,生长速度快,割了没多久又会从隔断的地方再长出来。 新庄堡村曾是北京的低收入村,这里虽然有华北最大的一片杏树林,但杏树产业发展一直比较迟缓,村民单单依靠杏树难以为继。
在当时村里很少有人会想着采挖藜蒿来吃,也就是从最近几年开始,受到城里人的影响,村里人也陆续爱上了采挖藜蒿来吃。 村民加工艾草。受访者供图
其中吃法还很多样,有人用它炒腊肉吃,有人用它凉拌着吃,还有人会把它做成藜蒿粑粑吃。 2017年,北京市植物保护站为该村引入艾蒿产业,经过三年多的发展,这种昔日生长在田间地头的“野草”,成为了帮助村民致富的“金枝玉叶”。 据统计,2019年4-10月,艾蒿产业为新庄堡村提供了43个就业岗位,村民在艾蒿地务工收入达到26万元,同时村里的艾蒿餐馆的营业额约15万元,艾蒿产品销售营业额36万元,艾蒿产业切实为大家提高了收入。
不过我是不太习惯吃藜蒿,总是感觉它的味道有点难以接受。而我的一个朋友就特别爱吃藜蒿,他每次回村里了,都会割上好几篮子的藜蒿带回去。 一年产出艾草茶1500斤
我问他,这么多吃得完吗?他告诉我说,现在藜蒿可是稀罕的蔬菜,在城里能卖高价,而他主要是送给同事和邻居。 艾蒿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我国先民很早就已有食用和使用艾草的习惯,《诗经·小雅》中的名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中的“苹”即是艾蒿。
后来我了解了一下,之所以在农村藜蒿不怎么受重视,是因为它太常见了,根本就没人把它当回事,想吃了就可以去河边、路边割一点。 北京市植保站派驻新庄堡村的第一书记王俊伟介绍说,目前,村里的艾蒿主要被制作成艾草茶出售,“去年村里的艾蒿一整个生长季,一共产出了干茶1500斤,今年我们刚刚做完第一批的头茬干艾草,大约300斤左右。”
可是在城里则不一样了,他们想吃这个就要花钱。而且有时候,花钱也未必买得到。 王俊伟表示,今年艾蒿在整个生长过程中的气候条件都正常,虽然延庆区比较缺水,但艾蒿地里增加了喷灌设施,生长能够得到保障,预计今年产量应与去年基本持平。
原因是在农村很多人虽然知道它能卖钱,但却不愿意去割来卖钱,就是因为他们缺乏销售渠道。在农村的集市上这东西没人买,而在城里去卖,他们又不知道到哪里去卖。 地里新增了喷灌设施。受访者供图
虽然它的价格贵,可是割它要时间,还要清洗、去叶子,实在是麻烦,一来一去至少要两天的时间,但是还未必卖得出去。仔细算一下账,还不如干点其他的事情更实际一点。 据了解,村里目前依靠和企业签订订单进行销售,村民负责种植、采收、制作,有专门的企业负责定价、回收、包装,帮助村里销售。
所以藜蒿在农村,也就不值钱了。现在这个季节,藜蒿是最为鲜嫩的。已经卖到20多元在我看来还是有点贵啊。而且听说在城里好些超市的藜蒿,可不是纯野生的,是人工在大棚种植出来的。 往年,在端午节期间,香营乡和新庄堡村都会举办主题活动,如包粽子、做香囊、电子龙舟赛等。去年,村里还会为购买艾草茶的消费者赠送新鲜的艾蒿,让大家插在门上,体验端午习俗,但今年受疫情影响,村里没有设置节庆活动。“不过最近艾草茶销售量还是比较高的,今年我们还开发了一个新的电商平台,有网站,也有小程序,在上面出售艾草产品,还有村里的鲜食杏、特色农产品等,预计再有10天就可以上线了。”
各位网友们,你们爱吃藜蒿这种野菜吗? 新京报记者 杨亦静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