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大家都很熟悉,每年端午“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或“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或,“插蒲龙艾虎,窗牖贴红纸吉祥葫芦”……从古至今,人民或直接将艾草插于门上,或手执艾旗,或做成老虎样子,以祈祷驱邪避害、平安顺遂。以艾草驱瘟辟邪的习俗历史悠久,人们早就开始认识到艾草的药用价值。 #岳阳头条#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岳阳市中医医院#
采收艾草 农历五月五日,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古称“端午”“端阳”“重五”“中天节”,据传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举行的祭祀活动。
端午前后是采收艾草的最佳时节,历有“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的说法。古人认为在农历三月三日和五月五日后,艾叶禀受大自然纯阳之气而采收最佳。现代一般在端午节夏季花未开之前采收。艾叶的有效成分主要为挥发油、黄酮、鞣质等成分。有研究表明艾叶挥发油、总黄酮和鞣质均在公历5月下旬至6月上旬含量最高,与农历端午节时间接近[1]。 每逢此节日,人们会进行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挂菖蒲、佩香囊、饮雄黄酒等习俗活动,这些习俗大多是为了祛邪防病,而艾叶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见艾草与端午节的关系非常密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艾不仅可以驱瘟邪、除毒虫、医疾病、作药膳,还有着深厚的中医药文化传承。
药用艾草 艾叶辟邪传千年
艾草用药部位为艾叶,即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明代《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故又被称为草医”。艾叶辛苦温,有小毒,入肝、脾、肾经。为温经止血要药,又可散寒止痛,安胎。 “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蒲剑斩百邪,鬼魅入虎口”,五月,古人认为是“恶月,多禁忌”,因为此时,天气渐热,自然界邪毒之气渐多,易伤人体,发生疫病。千年来,人们将艾草挂于门上,一来用于避邪,至今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之说;二来用于赶走蚊虫,以期能够安全地度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艾叶生品长于散寒止痛,但对胃有刺激性,因此临床多外用以治疗腹中冷痛、宫寒不孕等症。炒用艾叶温经止血,醋炒加强收敛之性,增强逐寒止痛的作用,并能缓和其对胃的刺激性,用于治疗虚寒性崩漏下血、胎漏下血等。艾叶炭亦能减缓对胃的刺激性,且善入血分,温经止血作用增强,用于治疗崩漏下血、月经过多或妊娠下血。醋制艾叶炭温经止血作用增强。艾绒则常用于温灸,温煦气血,舒筋活络,善用于寒湿痹证[2]。 除了挂门前,我们还会将艾叶放入香包内,再加入藿香、佩兰、苍术、石菖蒲等药物制成香囊,随身佩戴,以防蚊驱邪保健康。
使用方法 艾叶是多年生草木植物,是芳香化浊的中药,其性温,味苦、辛,归肝、脾、肾经,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艾叶气味芳香,有较强的驱毒除瘟作用,能起到辟邪、防病、保安康的作用,古人誉称其为“艾虎”。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艾叶对多种细菌都有杀灭或抑制作用,从而达到祛邪防病的目的。
内服 艾叶火灸扶阳气
内服生品或者炮制品,入汤剂常规煎煮即可。但服药还有诸多用药注意事项需大家了解。艾叶对胃有刺激性,建议饭后服用,用药时需注意顾护脾胃,饮食熟软易消化食物。且艾叶辛、温,凡外感风热或者温热、实热内炽、阴虚火旺、血虚血热者不宜服用。除此之外,血热妄行出血证患者、肝功能不全者忌用;婴幼儿、老年人、心功能不全等心脏病患者不宜长期服用;孕妇及先兆流产证属热证者慎用。当然,我们还是建议内服中药请在医师指导下用药,擅自用药可能产生不必要的伤害哦! 《本草正义》指出:“古人灸法,本无一症不可治。艾之大用,惟此最多”。槐木火灸,病疮易瘥,艾叶熏灸疗效最著,故广泛用于灸法。艾灸疗法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故可遂一切寒湿,艾叶自古被作为“内病外治”的重要药物,为人们所普遍接受。
外用 艾灸用的艾绒,以端午日所采为正宗,很多顽疾,如鱼鳞痣、小儿疝气等,在此日用艾灸疗效最佳。中医认为,这些宜艾灸的病证,病因多为阴寒湿邪所致,艾火为纯阳之性,五月初五又是纯阳之日,纯阳能克重阴之故也。
艾叶外用方式很多,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或捣绒供温灸用。 艾叶药浴助养生
更为常用的外用方式则是艾灸。将艾叶晒干之后,粉碎打磨出艾草纤维,因摸起来柔软如绒毛称为艾绒,用艾绒制成艾条、艾柱等,用以熏制体表穴位,可使热气内注,能温煦气血,透达经络。 艾叶浴在民间应用十分普遍,也是药浴疗法的一种。艾叶的渗透性和滋润性极好,具有清洁皮肤、增强免疫、调经暖宫、安神助眠等功效,对于儿童,寒气重、月经过多、经腹冷痛、宫冷的妇女,长期失眠感冒的体虚之人尤为适用,对于皮肤瘙痒、湿疹、疥癣之类皮肤病疗效亦佳。
《医学入门》有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3]。”就是说药物和针刺不能解决的问题必须尝试针灸。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艾灸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艾灸的使用方法包括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直接灸是指把艾炷直接放在穴位皮肤上施灸的一种方法。间接灸法,就是将艾炷下面垫着姜片、蒜片或药饼等辛温芳香的药物做衬隔,起到温通经络的作用。最容易掌握和操作的是悬灸法,即燃烧的艾条与穴位之间空着一定的距离,在穴位上方以环绕回旋或者雀啄的手法进行艾灸,以被灸治者感到温热舒适为度,居家使用建议使用此简便安全的方法。 艾叶药浴可以艾叶煎水后全身或局部洗浴,也可以煎水泡脚,安全方便,有防病治病、养生保健之效。
购买艾灸小贴士 艾叶入肴亦美味
市面上常见的艾条规格接近,但因所包含的艾绒重量不同,质量有所差异。购买时应选择艾条摸上去紧实,艾绒细腻,摸起来不扎手的。艾条横截面颜色发黄、没有杂质的更好一些。艾条燃烧后又淡淡的白色烟雾,艾的香味浓烈但不刺鼻,不会有叶梗燃烧的啪啪声,燃烧后的灰烬聚而不散。也有一些艾条会加入一些中药材以期达到某种治疗目的,这就需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了。 端午前后正是艾叶生长的好时候,此时的艾叶清嫩味鲜,具有开胃健脾、增进食欲的功效,可与其它食材一起加工,或煮、或煎、或蒸,制成菜式或药膳内服,可达到养生防病的保健作用。
u200b来源:北京友谊医院 同时,艾又是吉祥美好的象征,如尊称长老为艾,风度翩翩的少年称为“步艾”,把平安无事写作“艾安”,把保健养生写作“保艾”。
作者:北京友谊医院中药剂科 王海鸽 (编辑ATU。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参考文献: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 岳阳市中医医院 张婉妮
[1]万定荣,武娟,蒲锐,胡吉清.艾叶的鉴定、品质与国际标准研究概况[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9(04):362-369.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2]张冰.临床中药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北京,2012.
[3]唐旭东.胃肠病不吃药,不妨试试艾灸[N].人民政协报,2021-04-28(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