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王国里,有很多名字中带有『中华』二字的植物,听起来亲切,细究起来独特,它们大部分原产中国或是中国特有种,所以才有幸冠以『中华』之名。如今,许多『国字号』的植物也走在濒临灭绝的路上,处境堪忧,亟待大家多多了解它们,关爱和保护它们。 在自家地头,王大嫂正忙着烧柴做饭,刚下过一场雨,空气中湿漉漉的,柴火也湿漉漉的,田里的猕猴桃也浑身湿漉漉的,但这些并不妨碍猕猴桃的正常生长(猕猴桃生性喜湿),在田里搞管理的王大哥,望着经过他精心管理、长势喜人的猕猴桃,眼睛里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1 “留洋海外” 猕猴桃虽然不是多么稀罕的水果,但在中原地区,特别是当地农村见到,却也是十分的稀罕,和火龙果一样,很多人都吃过,但它们是怎么生长的,绝大多数都没有见过。
中华猕猴桃 据王大嫂介绍,如今猕猴桃虽已膨大差不多了,但距离成熟还需要一段时间,这时候的猕猴桃还不能吃,但由于稀罕,加上又赶上暑假,如果不在这里看着,就被一些嘴馋的孩子“糟蹋”了,这么做并不是怕大家吃,关键是还不能吃。
猕猴桃在原产地中国生长了几千年,从沉默的野果到名扬天下,却只经历了110多年。 据了解,王大哥夫妇都是退休工人,前几年,孩子在外地考察之后,决定在农村老家种植猕猴桃,搞农业种植虽然辛苦,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帮忙,包括前两年的销售,基本上都被他俩给承包了。
故乡在中国的野生猕猴桃,漂洋过海抵达新西兰后,华丽转身成为高价水果“奇异果”。1904年,新西兰女教师伊莎贝尔来到中国,她回国时携带了一小包中华猕猴桃种子,这包种子在新西兰的土地上顺利开花结果。20年后,新西兰果农在果苗中发现了猕猴桃的传奇品种“海沃德”。新西兰人为了把这种美味的水果推广到国际市场,不惜把国鸟的名字(kiwi)赠予它,于是猕猴桃有了大名“奇异果”(kiwifruit)。 到了猕猴桃成熟季节,孩子在地头负责采摘,毕竟刚开始发展,还没有知名度,前来采摘的人有限,所以,还得主动出击才行,于是乎,他和老伴每天各自拉一车猕猴桃去城里卖,大家品尝后,还真比较认可,俩人基本上每天都能卖一千斤左右。
软枣猕猴桃(果子大小外形像枣,外皮光滑),多生长在我国的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等省。然而扫描从超市购买的软枣猕猴桃的条形码,就会发现其产地是智利。我国对于软枣猕猴桃的研究和商用价值的开发刚刚起步,不曾想软枣猕猴桃资源竟已流失智利,商业化后又卖给中国人。 王大哥:当地种植的猕猴桃之所以好吃,可能和土壤肥沃有关,当然,气候也比较适合;也可能和成熟度有关,毕竟大家平时吃到的猕猴桃,为了便于运输,果农往往在七成熟左右就采摘了,而我家的猕猴桃,基本上都是九成熟采摘,味道自然差别较大。
野生中华猕猴桃是栽培猕猴桃的野生近缘种
2 “植物界的大熊猫” 至于猕猴桃有没有如此大收益,笔者并不清楚,但物以稀为贵,卖个好价格也是有可能的,最近几年,中原地区发展种植猕猴桃的农户还真不少,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趋势,不知道在未来,这是一种热门种植,还是落个大热必死的下场呢?希望这股热风,能为种植户带来满意效益,而不是沉重负担。
中华水韭 猕猴桃,原为野生,在我国湖北、四川及陕西等地山区常见,千百年来,它都是以野果的形式出现,先前估计连正经名字都没有,只是因为它是山中猕猴的最爱,加上外形似桃,就故名猕猴桃了。
“国字”号中华水韭,中国特有种属。现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是经第四纪冰川后残存下来的极度濒危的孑遗植物,人称“植物界的大熊猫”。 猕猴桃之所以成为一种热销水果,其实还是源于机缘巧合,话说那是在20世纪初的时候,有一位来自新西兰的女教师,从湖北某地带回新西兰一袋猕猴桃种子,后经精心培育,终获成功,后来还演变成不同的品种,和野生猕猴桃相比,无论从外形还是从口感上来说,都有很大的改进,这也许就是猕猴桃能风靡全球的原因所在。
中华水韭是一种多年生似蕨类(小型蕨类)植物,没有复杂的叶脉组织。分布在温和湿润、春夏多雨、冬季晴朗的长江流域下游的局部地区。对生长地的要求比较高,生长环境常年要有水,但水不能太深,最好是刚刚没过其根茎,但又不能完全浸没叶片,否则中华水韭会被淹死;其次,生长地的土壤要富含有机质;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生长环境里不能有任何污染。人们发现,中华水韭一旦遭遇到微量的百草枯等农药,马上枯萎。 在新西兰,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奇异果,是不是很有意思呢?更有意思的是,这属于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外香,不过好的东西,还是能得到大家认可的。
近年,随着人工养殖业和农牧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一些农药的滥施,使得中华水韭的分布范围及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一些地方生长了几千年的中华水韭已不复存在,濒临灭绝。 当前猕猴桃已发展为常见水果之一,一种野果,在经历机缘之后,在新西兰开始身价倍增,这不能不说此事十分有趣。
3 流失严重亟待保护 如今,我国猕猴桃人工种植数量,高居世界第一,21世纪初,在新西兰举行的国际猕猴桃大会上,来自近20个国家的200多位专家一致认定:猕猴桃原产地——中国。
中华结缕草
中华结缕草,是分布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种受威胁禾草,是现存的国家第一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之一。
我国山东境内的中山、低山、丘陵、盆地和山前平原等地形地貌和气候环境,非常适合中华结缕草的分布和生长。但是,随着农垦复种以及畜牧业等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华结缕草资源的破坏与流失加剧。
据邹平产区的普查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5年,中华结缕草流失了约247公顷,流失面积是现存面积的三倍。另一方面,中华结缕草之所以遭受威胁,也与其自身的弱势生长分不开。自然生长条件下,中华结缕草多与白茅、马唐、黄荆和酸枣灌木等伴生,生长不良,种性退化;种子产量低,自然环境下以无性繁殖为主,再生力弱,个体生存年限短,繁殖能力弱;喜阳怕阴,一旦延伸生长到灌木林或者乔木林下,均表现为生长稀疏,枝叶弱黄;中华结缕草在瘠薄土壤上虽能生长,但不能形成旺盛群体。
4 “植物活化石”
中华桫椤
据考证,桫椤出现在距今约三亿多年前,比恐龙早出现一亿五千多万年。桫椤曾经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是后来者恐龙的食物,享有“植物活化石”的美誉。
恐龙在漫长的地质变迁和气候变化中,早已从地球上消失。桫椤亦大多罹难,只有极少数幸运者,在被称为地球“避难所”(古代冰川袭来时,由于山脉的阻挡,少数未被冰川覆盖的地方)的地方存留了下来,我国西南和华南地区就有这样的避难所。
桫椤喜欢生长在潮湿温暖的山涧边,靠孢子繁殖。桫椤树老叶的背光处,每年会长出比绿豆还小的孢子,成熟时,孢子脱离树叶,被风吹到哪里,就在哪里萌发。桫椤生长很慢。由孢子体长到茎干1米多高,大约需要上百年的时间。如今,桫椤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越来越糟糕,自然繁殖越来越困难,桫椤的数量越来越少,已处于濒危状态。
5 可耐-16℃严寒
中华秋海棠
中华秋海棠,其实是一类分布于秦岭以北的耐寒秋海棠种类。在我国有7个亚种或变种,中华秋海棠只是这7个亚种或变种中的一个亚种。缘于分布特点,民间把这些耐寒的秋海棠,统称为中华秋海棠。
秦岭分布的中华秋海棠,株高45~60厘米,外形似金字塔。叶片呈倒三角形状,很精致。叶表暗绿,叶背淡绿,叶脉及花序梗紫红。仲夏至早秋开花,聚伞花序腋生。花朵粉红如霞,娇俏美丽,花枝修长,有垂坠感,随风摇曳像翩翩起舞的“仙子”。
中华秋海棠适宜栽培于林下有散射光的环境,可耐-16℃的严寒,极适合用作遮荫处的地被植物。中华秋海棠珠芽着生于叶腋,成熟后掉落地下,第二年春季,可以形成新的植株。
6 叶面上开花
中华青荚叶
在我省秦岭,生长着一种别致有趣的植物:中华青荚叶,也称叶上花,叶上珠。和一般植物不同的是,这种植物的花果,不是长在枝(茎)上,也不是长在树干上,而是长在一片片叶子上面,玲珑别致。
把花果长在叶面上,这正是中华青荚叶的高明之处。一来在开花期有利于传播花粉,因为这类植物的花朵较小,又缺乏艳丽的色彩,如果着生在叶腋部位,很容易淹没在芸芸绿叶中,自然吸引不来传粉昆虫。而小花着生在叶面上,空间开阔,容易被昆虫发现。二是花柄和叶脉合并在一起,可以增加其牢固性,更加从容地抵御大风和暴雨等不良的突发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