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天性浪漫的法国人,鲜花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点缀,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星罗棋布的花店以及手捧鲜花的路人,首都巴黎更是有“花都”的美誉。而其中,被誉为法国国花的鸢尾花无疑是最特殊的一种。 今日,白金汉宫发布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最后一张肖像,随着女王灵柩正式下葬,世人也只能以这样的方式瞻仰女王最后的音容笑貌。女王的离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落幕,但她所代表的高贵典雅,从容精致的英伦精神却能源远流长。

鸢尾,一种美丽浪漫又华丽的植物。它的英文名Iris,源于希腊神话中彩虹女神伊里斯的名字,Iris是众神与人间的使者,将善良的人的灵魂,经由彩虹桥送达天堂,而彩虹之名喻指花色丰富如彩虹。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世界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女性君主,也是除了路易十四以外执政时间最长的君主。同时,她还是珠宝藏家,她拥有世界上最豪奢的珠宝,据不完全统计,她的私人珠宝收藏超过300件,其中包括40顶冠冕,96枚胸针,46条项链,37条手链,34对耳环,15枚戒指,14枚腕表,5枚吊坠等。
在法国,鸢尾象征光明和自由 如果说闪耀着钻石光辉的王冠和项链是女王的“标配”,那么胸针,就是女王在重要场合彰显身份、地位与情感的重要存在。
鸢尾纹章 王权象征 就如上面这张肖像,女王佩戴的海蓝宝石双回型钻石胸针,是其父亲乔治国王1944年送给她的18岁生日礼物。这枚胸针出自宝诗龙,由椭圆形、长方形和圆形钻石及海蓝宝石制成,是女王最挚爱的珠宝之一。所以,女王选择在她登基70周年纪念的这一天戴上父亲送她的“成人礼”。
鸢尾花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公元493年法兰克王国的国王路易·克洛维一世( Clovis,466-511)的加冕仪式,相传路易·克洛维斯接受洗礼时,耶稣送给他的礼物就是鸢尾花。 1947年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随父母出访南非时,42000名罗得西亚的小朋友凑自己的零花钱买来“火百合胸针”送给她。当时,正值女王21岁生日,获得如此“有心”的礼物,女王非常感动,当即佩戴上,与小朋友们亲切互动,女王对这枚“火百合胸针”珍爱有佳,乔治国王去世时,女王也戴着这枚胸针对其进行悼念,可以说是十分珍贵的礼物了。
法兰克人可能因其造型独特颜色靓丽,便巧妙地将黄菖蒲的花朵设计成法兰克族的盾徽和纹章(coat of arms),也就是我们今天到处可以看到的鸢尾花纹章 奥运会伦敦开幕仪式上,女王佩戴的“阿德莱德王后的钻石胸针”,是当年威廉四世国王用6颗钻石和以前属于他父亲乔治三世国王的巴斯勋章上的碎钻做成的。然后在大婚时送给了他的妻子阿德莱德皇后。在200年后的奥运会上,女王再次佩戴这枚胸针,其实是想告诉全世界,自己国家漫长悠久的历史。
克洛维一世画像 德均尼 1835年 现收藏于凡尔赛宫 象征国王权利的权杖顶端雕刻出百合花图案 2017年,
从中世纪时期的微型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法国卡佩王朝路易八世(Louis VIII le Lion,1187~1226)与其妻子卡斯蒂亚的布兰卡正在进行加冕仪式。当时蓝色逐渐在宗教中被赋予了重要的含义,也因其原料昂贵,所以被法国皇室选出来,与钦点的金色鸢尾花纹章平铺的设计融合,变成了真正的法国皇家与贵族的象征,开始大量出现在各种相关的建筑、服饰,以及器皿装饰上。 女王和菲利普亲王为庆祝“白金婚”举行了庆祝仪式时所佩戴的胸针是“圣甲虫”胸针,这枚胸针是菲利普亲王在1966年赠送給女王的礼物。胸针镶有黄金、红宝石、钻石,彰显的是多年夫妻情深,永结同心的美好寓意。
1376年前法国王室徽章 女王的胸针,不仅是彰显王室地位的象征,还在特定场合,特定活动辅助女王去表达英国的国家形象,历史与意义。其次,胸针也是连接王室与王室,王室与平民之间的情感纽带,其意义远比价值来的更加伟大,而这些首饰不会因为女王的离去而尘封,它们将会闪耀着世纪的光辉,一直传承下去。
到了路易九世加冕后,鸢尾花的三朵花瓣被誉为代表了忠诚,智慧和骑士精神,是上天赐予法兰西的礼物。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三瓣金色鸢尾的标志成为了法兰西的代表,并传播到了其他的地方。
1376年后法国王室徽章
在诸多艺术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蓝底金百合相关的图样,如下图法国宫廷画师里果 (1659-1743)于18世纪早期绘制的《着加冕服的路易十四》中,路易十四就身着蓝底金百合的加冕服,这也是路易十四最著名的肖像画之一。
着加冕服的路易十四,1702年,现收藏于法国凡尔赛宫
年轻的法国国王路易斯十四世和他的兄弟奥尔良公爵菲利普坐在宝座上,路易十四身上穿戴带有鸢尾花图腾的服饰
鸢尾之所以成为欧洲贵族的家族徽章与精神的象征。除却鸢尾花次第绽放的美,它本身的价值比我们想象的还珍贵。
一件精美的迪耶普象牙雕刻镜 法国迪耶普 约1857年 下方雕刻两个天使环绕着象征法国皇室鸢尾花徽章
同时,由于欧洲王室之间的通婚,鸢尾花的图样还被带到欧洲各个国家,在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一世(King Leopold I of Belgium)与奥尔良公主路易斯(Princess Louise of Orleans,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的女儿)的女儿的嫁妆中也可以看到。
在波旁王朝的统治期间,鸢尾花一直作为法国王室的象征流传下来,直到法国大革命之后,才更改为现在的三色标示,但其象征着纯洁和高雅的花语却流传至今,仍被人们所喜爱着。
梵高和莫奈把对鸢尾的喜爱都体现在自己笔下,为鸢尾画过一系列画作。
梵高最有名的一幅《鸢尾花》
是他离世前一年在法国公寓完成的
鸢尾,原本很平凡的植物,但梵高赋予了它们活跃的形象、丰富的色彩以及永恒的生命力。这幅《鸾尾花》被称作梵高在圣雷米时期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这当然也不是他第一次画鸢尾,在1890的画作中他用淡蓝的笔触描绘了被剪下来鸢尾花绽放的短暂时光。
莫奈笔下的鸢尾又是另一种风格
在把花比喻为女子的风潮中,穆夏可以说是一名传奇。
他擅长以花衬人,以人化花,在1897至98年间创作的《四朵花系列联画》中,更是把玫瑰、鸢尾花、百合花和康乃馨拟人化,其中鸢尾如女神隐现,让人屏住呼吸静静等待花朵的此地绽放,也如同把鸢尾根粉那馥郁的香气具象。
鸢尾就像是一段故事的衔接词,一段旅途的伊始,串联在世纪之间,以一种平衡的姿态,随着时间和谐地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