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的诞生:从太阳王到拿破仑——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珍藏展”11月4日在上海博物馆对外展出后一直备受关注。此次展览展出85件来自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收藏的艺术珍品,澎湃新闻特选发其中的部分精品进行介绍,其中,

《墨丘利, 赫尔斯和亚格劳洛斯》展现了普桑对古代艺术的理解,而作为“欧洲第一位画如其人的画家”,里戈的《夏尔·勒·布伦肖像》则见证了他开创了一种新的绘画体裁——礼服肖像画, 床挺小的。
摘得1721年罗马奖桂冠的夏尔·约瑟夫·纳托尔的《为神献祭》则反映出画家对拉斐尔艺术的熟知。 不,这是错觉。因为房间很大,而且又被帘幔遮挡住了。床的长度有2米多。
此次展览分为九个主题单元:“文艺复兴运动:法国艺术的起源”、“现代艺术家的诞生”、“太阳王的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贵族阶层的艺术繁荣”、“人体美学:艺术与科学的对峙”、“启蒙运动时期英雄主义绘画的革新”、“艺术与革命:从大卫到安格尔”、“考古学与废墟的诗意美学”、“从皇家学院到学院派”。展品包括绘画、雕塑、书籍、模型等,来自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凡卢、普桑、弗拉贡纳尔、大卫、安格尔、乌东、吕德等艺术大师。 那是国王的床吗?
展览现场 可以说答对了,但又不完全正确。路易十四的确曾在这个房间里就寝,也就是说国王的床曾经摆放在这里,但在法国大革命时,寝宫里包括床在内的所有家具都被卖掉了。如今我们看到的这张床是1980年重新制作的。
从路易十四(被尊称为“太阳王”)到拿破仑时期,法国艺术通过美术得到体现并发展至顶峰。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坐落于波拿巴街和玛拉盖堤岸之间,这里也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的第一座博物馆——法国古迹博物馆的旧址,在那个动荡的革命年代,该博物馆奠定了法国艺术史的基础。从19世纪初到现在,在几代教师和学子的更迭中,巴黎高美承袭了法国古迹博物馆遗址以及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的部分藏品,其作品收藏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具有独特的连续性。 为什么床有床帘和羽毛?①
《墨丘利, 赫尔斯和亚格劳洛斯》 这是带有柱子的床( 又叫法国式床)。床帘可以御寒,因为房间大,超过了100平方米,而且取暖条件差,所以会感觉很冷。路易十四时代这间屋里只有一个壁炉,路易十五换了这个炉子,又添了第二个炉子。鸵鸟的羽毛是装饰,使床更有纪念价值。当时对于国王和普通百姓来说,床是最重要的家具。
《墨丘利, 赫尔斯和亚格劳洛斯》,尼古拉·普桑(1594—1665),1624-1626年 / 布面油画 / 53.5 x 77.5 厘米,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藏 床幔和墙上的挂毯用的是同样的布料。
普桑被视为法国皇家绘画和雕塑学院的创始人。这件作品创作时间可追溯到他首次到罗马的时期。其主题取自奥维德《变形记》。墨丘利爱上了赫尔斯,希望能与她重逢,然而此时雅典娜使赫尔斯的妹妹亚格劳洛斯心生嫉妒并从中干预,墨丘利便将亚格劳洛斯变成了石头。 这就是所谓的“成套家具”,包括床、座椅,还有挂毯。路易十四的寝宫的家具非常珍贵,用的材料是金线、银线缝制的天鹅绒和丝绸。寝宫里的成套家具有两种:一种用于冬天,用的是鲜艳的颜色(红色和紫色),一种用于夏天,颜色浅一些(银色)。现在的布料用的是路易十五统治初期用的冬天家具的装饰图案,是在20世纪70年代制作的。
作品的简单构图展现了普桑对古代艺术的理解,通过精确展示每个人物的情感状态,昭示出画家后来所创造的一个非常有说服力和文学性的绘画概念,即选择展现人物情绪达到顶峰的最戏剧性时刻。 图中的沙发是路易十四的吗?②
《夏尔·勒·布伦肖像》 不是,是路易十五统治初期的沙发。在这个房间里摆的沙发以及路易十四用的沙发全都不见了。旧政权时期在凡尔赛,当着国王的面,只有王后才有资格坐沙发——沙发和椅子不同,椅子没有扶手。王室最亲密的成员(国王的兄弟、子女、孙辈)以及公主和公爵夫人有权利坐着,但只能坐在矮凳上,国王的寝宫有12张带X形腿的矮凳,其他人都要站着。这个规定说明君臣的区别很大。
《夏尔·勒·布伦肖像》,尼古拉·德·拉吉利埃(1656—1746),1683年 / 布面油画 /75 x 59 厘米,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藏 国王在这个寝室做什么?
拉吉利埃是路易十四统治末期至路易十五初期法国肖像画主要代表人物。他曾求学于彼得·莱利爵士的画室,习得了凡·戴克的艺术手法。 路易十四在这里睡觉、吃午餐。当时这被称为“小屋的午餐”。但路易十五不在这里睡觉,他觉得房间太冷,通常去小套房的新房间睡觉,那里就是路易十四的台球间。
勒布伦的事业与成就可谓是太阳王宫廷荣耀最完满的艺术表现。然而1683年由于权力更迭,他失去了国王首席画家和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院长之职。在这幅肖像画中,拉吉利埃只呈现了勒布伦的上半身,以赋予它更多私密性,使人们在厚厚的脂粉、笔挺的服饰和庄严的姿态下,看到勒布伦那凝滞的面容和失意的神情,见证一位权倾一时之人令人动容的没落。 这个房间是宫廷举办日常仪式的地方。国王起床仪式就在这里公开进行,开始于早上8点半。五批人员一批接一批地“入场”:国王宠信的、负有职责的人(如首席贴身侍从、首席医师、大管家等)以及其他有地位的人(如公爵、亲王、主教等)可以进入国王寝宫。国王就寝仪式也是这样分几个阶段进行,
《艺术家在他母亲的画稿前》 最高的特权就是被国王选中,负责捧蜡烛盘
《艺术家在他母亲的画稿前》,亚森特·里戈(1659—1743) ,1730年 /布面油画 /83 x 66 厘米,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藏 。
作为“欧洲第一位画如其人的画家”,里戈开创了一种新的绘画体裁——礼服肖像画,并名噪一时,后来被尼古拉·德·拉吉利埃继承。其画风细腻写实,借鉴了凡·戴克处理面料质感的技法,来凸显模特的高贵身份。 为什么床的前面有栏杆?
里戈这幅自画像,集中展现了画家的高超技巧,揭示了肖像画在路易十四时代的重要性,同时反映了画家所取得的地位。此外,背景中的母亲形象体现了画家的孺慕之情。画像中嵌入画像,亦为里戈常用的手法。 这个栏杆划定国王的私人空间,极少人可以进入其中,进入的人都是“圣人中的圣人”,这是宫中最神圣的空间。即使国王不在此,进入房间的大臣也必须脱帽以示尊重。现在的栏杆是路易十四在大特里亚农宫的寝室的。它在19世纪被路易-菲利普搬到这里。
《于贝尔·罗伯特半身像》 壁炉上面的镜子好大啊!
《于贝尔·罗伯特半身像》,奥古斯丁·帕茹(1730—1809),1787年 /陶土 /56 x 52 x 33 厘米,1789年于沙龙展出,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藏 路易十四酷爱镜子,镜厅就是明证,它正好在这个房间的后面。但直到17世纪90年代,圣-戈班(Saint-Gobain)的镜子制作工场才有能力制造出如此大尺寸的镜子。很快人们都在壁炉上面用大镜子代替了绘画。
奥古斯丁·帕茹师从路易十五的专属肖像画家兼雕塑家让-巴蒂斯特·勒穆瓦纳。作为路易十五宠妃杜巴里夫人专属的雕塑家,他和乌东一样热衷于为启蒙思想家塑像。在里戈开创礼服肖像画一个世纪后,帕茹为肖像艺术贡献了一套用于表现伟人形象的新规范。 房间好像很高。
这尊半身像表现的是他的好友画家于贝尔·罗贝尔。罗贝尔当时正值职业生涯的巅峰,穿着随意的艺术家装束,这样的形式凸显了其身份的社会价值。帕茹尽量简省地运用修饰技法,使作品呈现出令人战栗的强烈生命力。 建镜厅时这个房间被垫高了。和镜厅一样,房间也有壁柱,天花板是拱形的,中间有个小穹顶,旁边开了6扇窗,分两排,使房间很明亮。
《金羊毛的征服》 房间上面的图画和雕刻是些什么内容?
《金羊毛的征服》,皮埃尔·莫尼耶(1641—1703),1664年 /布面油画 /133.7 x 218.5 厘米,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藏 国王的床的上面,由尼古拉斯· 库斯东(Nicolas Couston,1658 ~1733)雕了法国的寓意画,守护着君主的睡眠。图画是17世纪初法国、意大利、佛兰德的作品,是路易十四的收藏品:它们的色调偏暗,突出明暗的效果。路易十四好像很欣赏这种风格,虽然他对整体的装饰效果和色调统一特别敏感。
莫尼耶出生在法国布卢瓦一个艺术世家。他的父亲与普桑相交甚笃,普桑亦为莫尼耶的启蒙老师。 国王的寝宫在凡尔赛宫的什么地方?
作品主题取自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正统皇室始祖伊阿宋,为了向篡夺王位的叔叔讨回王位,必须要从希腊拿回科尔喀斯国王埃厄忒斯看守的金羊毛。他带领着五十多个人,在女神赫拉和雅典娜的帮助下,乘着神奇的“阿尔戈”号船沿海行驶了四个月,最终联合国王埃厄忒斯的女儿美狄亚共同完成了任务。将各种动态人物平铺描绘在同一处时间和空间的这种全景式布局,反映出了作品明显的故事性倾向,以及艺术家令人惊诧的雄心壮志。 从1701年起,国王的寝宫位于整个宫殿的中央,在东西主轴上:中央的窗户向着大理石庭院、荣誉栅栏、巴黎大道敞开。西面,主轴由勒诺特的“大远景”延伸,以大运河为界。寝宫在国王的私人套房,位于第二前厅(大臣们在这里等候进入寝室)和顾问小间之间,直到1701年,这个房间一直是国王的更衣室,房间位于正前方,在现在的第二前厅的北部。1701年,向着镜厅的三个门被封上,为了给国王的床添置壁龛。
《赫拉克勒斯在伊奥拉斯的帮助下杀死海德拉 》 路易十四是在这个寝室里驾崩的吗?
《赫拉克勒斯在伊奥拉斯的帮助下杀死海德拉》,勒内·安托万·胡安斯(约1645—1710),1673年 /布面油画 /149 x 195 厘米,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藏 是的。国王是在这个寝室里,在公众面前逝世的。那是1715年9月1日星期天,早上8点15分,再过4天他就满77岁了。他死于左脚坏疽引起的感染。在最后几天的时间里,他忍着剧痛,表现出极大的勇气。他的最后几句话就是:“啊,我的上帝,帮帮我吧,快来救救我。”
勒内·安托万·胡安斯师从夏尔·勒布伦,同时是其家族姻亲和重要合作者。
胡安斯这件作品,用赫拉克勒斯击败九头蛇(海德拉)的故事,寓意国王在法荷战争初期的胜利。在此被歌颂的赫拉克勒斯形象,暗示着国王不仅拥有力量,也极具智慧,因为赫拉克勒斯请求他的侄子伊俄拉俄斯,在他每砍掉一个蛇头的时候,就用火烙住断痕处,防止蛇头重新长出来,从而成功击败九头蛇。
《阿比盖尔给大卫带来礼物》
《阿比盖尔给大卫带来礼物》,路易·利施海·德·博歇(1629—1687),1679年 /布面油画 /140 x 215 厘米,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藏
利施海先后师从路易·德·布洛涅与夏尔·勒布伦。这件作品在被审核的当日,即让他被预录取并直接加入皇家学院。此画面源自《旧约圣经》的一个篇章:阿比盖尔给大卫王以及他的部队献上了粮食。这一场景当时鲜有艺术家会去选择,而且歌颂国王丰功伟绩的方式太过隐晦。这件作品很明显构图上尊崇普桑的风格,也采用了和勒布伦名作《大流士三世的营帐》几乎相同的元素。
《赫拉克勒斯杀死卡西乌斯》
《赫拉克勒斯杀死卡西乌斯》,弗朗索瓦·勒穆瓦纳(1688-1737),1718年 /布面油画 /160 x 199 厘米,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藏
弗朗索瓦·勒穆瓦纳是法国艺术十八世纪初向更加细致、轻盈、多色绘画风格转变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凭借这件作品,即由时任院长安托万·夸佩尔指定的关于赫拉克勒斯功勋主题的创作,而顺利加入皇家学院。画家选择表现的章节是赫拉克勒斯手持狼牙棒,正要击打吞食了几头他从革吕翁处夺来的牛的巨怪卡库斯,这便是第十桩功勋。
《为神献祭》
《为神献祭》,夏尔·约瑟夫·纳托尔(1700—1777),1721年 /布面油画 /97 x 121 厘米,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藏
纳托尔先后师从路易·伽莱克和弗朗索瓦·勒穆瓦纳,并与弗朗索瓦·布歇的风格十分相近。这件作品的主题取材于圣经的故事:玛挪亚向上帝献祭,以此祈求生育子嗣,后得一子参孙。
此作摘得1721年罗马奖桂冠,反映出画家对拉斐尔艺术的熟知,更是因为反映出他的老师勒穆瓦纳所创立的活泼构图、动态人物以及明快色彩的新表达方式。纳托尔自己的风格,则体现在男性人物的柔和表达、人物的秀长化和高山风景的清楚描绘上。
《在阿波罗的命令下马西亚斯被剥皮》
《在阿波罗的命令下马西亚斯被剥皮》,卡尔·凡·路(1705—1765),1735年 /布面油画 /130 x 163 厘米,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藏
卡尔·凡·路来自于最为声名显赫的一个佛拉芒艺术世家,他先后师从巴洛克画家贝内德托·路提以及雕塑家皮埃尔·雷格罗斯。这件入院作品,主题取材于奥维德《变形记》,即阿波罗下令对马西亚斯剥皮的故事。这件作品的完美诠释离不开画家对于古典艺术范例的深层了解:阿波罗的形象完全参考了观景楼的阿波罗像,而马西亚斯扭曲身体的灵感来源,则是著名的群体雕塑拉奥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