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荼蘼,人人都知道“开到荼蘼花事了”,可是仔细想想,我们并不清楚荼蘼到底是什么样的花。 二十四番花信风,将荼蘼列为晚春谷雨的花信。花信风之说,起源于五代,经过宋朝的流行,到明朝基本定型。其中绝大多数花木,当代都常见,但是独有一种,叫做荼蘼的,盛行于宋朝,却逐渐在历史中淡出人们的视线。
荼蘼到底是什么花
大花白木香(图源网络) 它朦胧,绚烂,却让人抓不到实处,仿佛比蔷薇花开更绚烂,又更有一种刹那繁华的热闹和悲伤。
《中国植物志》则引用了成书于清朝、由陈淏子所著园艺学专著《花镜》中的记载
《花镜》中提到,荼蘼,有着佛见笑、独步青、百宜枝、雪梅墩等多个名字。蔓生,灌生,青茎多刺,绿叶青条,须承之以架则繁。花有三种:大朵干瓣,色白而香,每一颖著三叶如品字。青跗红萼及大放,则纯白。有密色者,不及黄蔷薇,枝梗多刺而香。又有红者,俗呼番荼蘼,亦不香。树木分类学家陈嵘在《中国树木分类学》中指出,这种记载在《花镜》中的植物并不像是悬钩子蔷薇,更像是香水月季。《中国植物志》则沿用该种观点,在悬钩子蔷薇的介绍中,不采用“荼蘼”的名字。 “香琼绶带雪缨络。”
香水月季的花期为6月至9月,重瓣空心泡的开放时间为6月至7月,显然与暮春开放的荼蘼并不那么相符。况且在欧阳修的笔下,荼蘼在清明时节,就已经是“散天香”的状态了,哪能拖到已是初夏的6月呢? 唐 · 薛熊《赏酴醾 》
关于荼蘼究竟是何种植物,封面新闻记者请教了植物科普作家阿蒙。他告诉记者,现在我们说荼蘼,应该指的是大花白木香这种植物。因为大花白木香现在很少见到,因此重瓣空心泡才被人们误认为是荼蘼。 这是一首补阙的唐诗断句,虽然薛熊生平不详,但是被历代定为唐诗,有理由相信,这是唐朝人所写。
依据记者的查证,大花白木香倒是很符合古籍中记载的荼蘼的模样。大花白木香是攀援灌木,花梗有着稀疏的皮刺。它的小叶片有3片,像极了古籍中记载的“三叶如品字”。最重要的是大花白木香的花在4至5月开放,白色重瓣,清香,与古人描述中的暮春开放、“不用忙摧银烛上,酴醾如雪照黄昏”“微风过处有清香,知是荼蘼隔短墙”等特征均相符。 在唐朝,就有荼蘼花,不过此时,叫做酴醾。
但不论荼蘼究竟是哪一种植物,它作为即将奏响春季终曲的植物,承载的是花期终了的悲哀与无奈。因此,荼蘼也常用来比喻易逝的韶华。“开到荼蘼花事了”,终究还是为这种植物蒙上了一层遗憾与悲伤。 这句诗,写了荼蘼花的特征,香,白色,枝条如同青色垂悬的绶带,白色的花如雪,像璎珞一样点缀在上头。
在《红楼梦》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的情节中,与宝玉要好的丫鬟们凑了钱,要给宝玉庆生。结果庆生宴不到一半,众人又请来了黛玉、宝钗、宝琴等人占花名儿。席间,宝钗、探春、李纨、湘云、麝月、香菱、黛玉、袭人八人各掣一花,都与各自的性格与命运相关。宝玉房里的丫鬟麝月,掣得的便是“荼蘼花”一签,上头题着“韶华盛极”,还写着“开到荼蘼花事了”,注云“在席各饮三杯送春”。麝月不懂,向宝玉发问这是什么。宝玉作何反应呢?宝玉愁眉忙将签藏了说:“咱们且喝酒。” 那么在唐朝,有一种酒,叫作酴醾酒,是将酒几经酿造,获得如同白色偏黄的液体,更加芬芳。当然这种工艺,肯定不是一般酿酒的家庭说能享用。
87版电视剧《红楼梦》剧照(图源网络) 唐朝的《辇下岁时记·钻火》:“新进士则於月灯阁置打毬之宴,或赐宰臣以下酴醿酒,即重酿酒也。"
宝玉必定是看懂了这荼蘼花开后,百花凋残的悲凉,这才以喝酒岔开话题。无论是“花事了”还是“送春”,都预示着悲剧的收尾。“韶华盛极”的背后,是盛极必衰,是千红一窟(谐音“哭”),万艳同杯(谐音“悲”)。脂砚斋的批注透露,荼蘼花作为“花事了”前最后开放的花朵,也寓意着贾家落败后,麝月是留在宝玉身边唯一的丫鬟。 《新唐书·李绛传》:“帝入谓左右曰:‘ 絳言骨鯁,真宰相也。’遣使者赐酴醾酒。”
“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没有谁能忽略荼蘼的美,连苏轼也对荼蘼寄予特别的情感,以表露崇尚淡泊的志向。或许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荼蘼”。如果不能确定荼蘼到底是哪种植物,不如留给自己一些遐想的空间,毕竟对于荼蘼这种植物来说,它在文化含义上的独特,没有哪种花能够替代。审美与想象,才是人们从荼蘼身上得到的,最珍贵的体验。 这里看到中唐时期,皇宫就有给重要的大臣,赐予酴醾酒的文字记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但是此时的酴醾酒是否含有酴醾花呢?
但是到了宋朝早年,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记录:“京师贵家多以酴醾渍酒,独有芬香而已。”
也就是说,酴醾花泡制酒水,在宋朝早期的贵族间流行一时。
那么这个渊源,大概率起自宫廷旧俗。宋朝定鼎江山之后,宫廷礼仪多从唐朝风俗,也将自己定位为传统文化和风俗的继承者,更加看重传统的风俗文化。
所以酴醾花,最初是一种可以酿造酒水,小众的花卉。以皇宫贵族的享用为主体,逐渐由上而下盛行。在唐朝就有。
正是因为小众,酴醾花野生,藤蔓,清香,有别于已经广泛种植的蔷薇,在宋朝成为贵族的新宠,因为栽种获得酴醾花是最简单的方式。
“生成从火令,颜色占中央。
绿叶排圜翠,青苞蓄异香。
丛阴周曲干,纤刺比锋芒。”
北宋 · 种放《酴醾 》
北宋的种放实际生于五代晚期,常年隐居在终南山,到了47岁才开始做官。
那么他看到的酴醾 花,是在终南山的山区,而且酴醾 花就是用来酿酒的。
酴醾 花在寒食节左右开花,颜色是最美如日光的白,叶子是圆圆的,青色的花苞有着奇特的香气,在栏杆边种植,酴醾花有纤细的刺,可比锋芒。
这不是蔷薇花吗?只有蔷薇才有这样攀爬栏杆的能力。
酴醾 花就是白色的野蔷薇,但是是蔷薇的一个变种,因为蔷薇好辨认,攀爬,藤蔓灌木,但是结合唐朝薛熊的诗,酴醾花比蔷薇柔韧,开白色的花,常常的垂条,如同绶带垂悬,比蔷薇整齐,上面密布小的白色的花朵和花蕾,有奇异的香气。
好了,确定了荼蘼是蔷薇的一种,那么它最初来自哪里呢?
“来自蚕丛国,香传弱水神。
析酲疑破鼻,并艳欲留春。
勿以媚兰味,误沾韩寿巾。”
北宋 宋祁《酴醾 》
不只一首北宋的诗,写酴醾来自四川古老的山地,气味特别芬芳。
它放在酒水里,让酒水有奇特的香气,它开在晚春,留住春天。
但是这种香气类似兰花,却高雅不俗,不是那种爱情暧昧的香,也不是蔷薇那种红艳,给人以妖冶缠绵的联想。
那么酴醾类似蔷薇,但是和蔷薇有很大不同,比如酴醾花和蔷薇放在一起,很容易区别。
花色雪白繁茂,清新纯净。
“细蓓繁英次第开,攀条尽日未能回。
不如醉卧春风底,时使清香拂面来。
”北宋 · 韩维《酴醾花 》
韩维也算北宋早期人,他看到的酴醾花 ,是细小的蓓蕾,重叠的花瓣,次第而开。
在一条枝头,上面有无数这样的雪白重瓣的小花朵,采摘都采摘不完。
这是晚春时节,浓郁的花香让人沉醉,风一阵阵吹来,不如就在酴醾花下喝酒,让花香混合酒香扑面而来。
这里有两个要点。
一,酴醾花蓓蕾多,重瓣,花朵生长在柔韧的枝条上。
三,人们以采摘收集荼蘼花为常事,同样的蔷薇则没有用以采摘酿酒或者伴酒。
三,在北宋早年,酴醾花渍酒是贵族高档的时令饮品。
“小圃酴醾烂熳开,盈箱采得寄铜台。
当花对酒熏然意,似到清香洞里来。”
北宋 · 文彦博 《家园酴醾自京寄至奉送提举刘司封》
正是贵族间有这样的需求和雅事,所以兴起了酴醾花的种植,在自己家园种植的酴醾花,盛开的时候,一箱子一箱子采集下来,寄给京城的同僚,同事,以维持友谊,甚至是一种雅贿。
比如这礼送得,如同进贡。我家的酴醾花开了哦,我是成箱的给你寄过来,你看着花,用在酒水里,就像在天然的酴醾花里。
晚春清明谷雨时节,酴醾花酒是高档的时令酒水。
正是酴醾花产自野外山区,量少,而让酴醾酒特别别致芬芳,聪明的都市人开始求人不如求己,广泛引种。贵族们以种植酴醾,为一种清贵和炫富。也的确,看够了蔷薇,如雪的酴醾花盛开在园林庭院,那是晚春的视觉之新,酴醾花也特别给人脸面,从山林走出,贵族的园林空地,没有其他草本的竞争,好架子搭着,那是花开如雪,香气四溢。
比如北宋早年的范镇,“前有荼蘼架,高广可容数十客,每春季,花繁盛时,燕(宴)客于其下。约曰有飞花堕酒中者,为余浮一大白,或语笑喧哗之际,微风过之,则满座无遗者。当时号为“飞英会”,传之四远,无不以为美谈也。”
喝牛奶是一种高档的生活,但是在家里养奶牛,就是一种顶级豪奢。
范镇在酴醾花宴请朋友,还是因为酴醾酒是曾经皇家的御用酒水。所以这样的盛会,谁到谁都觉得自己提升了档次。毕竟酴醾酒在唐朝,在当朝也是皇帝赏给重要臣子的酒。
那真是,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也是酴醾花后来广泛种植于北宋庭院的原因。
以清廉刚毅著称的王安石也不能免。
“酴醾一架最先来,夹水金沙次第栽。
浓绿扶疏云对起,醉红撩乱雪争开。”
北宋 · 王安石《池上看金沙花数枝过酴醾架盛开二首 其一 》
王安石至少写了四首酴醾花,不过他是将荼蘼花和蔷薇花一起种植。
种植了两年之后,荼蘼先开花,而金沙蔷薇花期稍微后来一点。
荼蘼和蔷薇盛开时,一边是如雪荼蘼,一边是如醉蔷薇。
这也说明,在宋朝荼蘼花虽然和蔷薇花类似,但是不是蔷薇这个品种,因为花期有先后。
正是酴醾花在北宋中期广泛种植,开始以花瓣入酒为主,后来就演变成欣赏庭院花开,名字也由酴醾花,改作了荼蘼花,和蔷薇一争晚春之丽。
“琼林殿侧玉钩栏,雪覆新花四月闲。
密影酡容千客坐,柔条何啻万龙蟠。
”北宋 · 刘敞《荼蘼二首 其一 》
皇宫的荼蘼花绝对是来自四川品种中最优良的。
而且经过人工的养护,那是壮观到难以想象。
比如皇宫大殿旁边的栏杆边,种植开满了荼蘼花,如雪的荼蘼盛放,覆盖了整个墙面。
那么皇宫不是有特殊的酴醾酒吗?
不管是否在宫廷中用酴醾酒款待过百官,但是刘敞走在这样的荼蘼花墙下,他想到的是壮观。
这个墙面和绿荫下,广袤到可以坐一千个人,那荼蘼花遒劲的枝条,在广阔的宫墙上,如同万龙盘旋。
脑补吧。设若故宫的宫墙边,全部被这样雪白的晚春的荼蘼花覆盖,发出如酒的香气,那走在宫道上的百官,也觉得自己如在仙界,不是凡人啊。
说了这么多,荼蘼花到底是怎样的呢?
能够在宋朝,在蔷薇盛开的晚春脱颖而出,让无数人歌咏陶醉,总不能说,只是香气好闻吧。
那么我来强调荼蘼花和蔷薇花不同的另外一个特点。
就是低垂而繁茂。
“最撩人春色是今年。
少甚么低就高来粉画垣。
原来春心无处不飞悬绊介
睡荼蘼抓住裙衩线。
恰便是花似人心好处牵。
”明 · 汤显祖《懒画眉 》
明朝是二十四花信风正式定型的时候,也就是说,宋朝和明朝,荼蘼花是城市常见重要的园林花木之一。
汤显祖牡丹亭,写了杜丽娘在花园独自看晚春的情形。
写到了荼蘼花盛开之美,懒懒的荼蘼花,上面的小刺,勾住了女孩子的衣裳角。原来看这个睡时,没有感觉,反正形容蔷薇,也用无力蔷薇卧晓枝。
为什么形容荼蘼,用睡字?
但是如果你真正看过荼蘼,就知道睡的含义。
那朵朵绚烂洁白饱满的花头,盛开时一柄柄低垂向下,如璎珞垂悬,绚烂洁净优雅。
不用睡,何以来形容?
又开到荼蘼花事了,那种绚烂中的烂漫垂悬,是一种盛大的春美,是春的高峰,也是即将终结。
好了,荼蘼到此是什么?
正品是蔷薇属重瓣空心泡,花瓣洁白或者微黄,重瓣,花朵和蔷薇的花朵伞状簇生不同,是一柄一花,所以齐整烂漫,花和果实可以酿酒。
宋朝人后期也将黄蕊的重瓣白蔷薇,木香属的白木香,列为观赏荼蘼,因为花朵近似。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基本可以确定是真正的荼蘼,也让大家看看真正荼蘼之美。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图。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