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记者 田晓航)又是一年中秋至。中秋佳节正是桂花盛开之季,桂花香气清新宜人,赏桂不失为一桩趣事。但许多人可能不知,桂花除了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外,还是一味具有很多功效的中药。 惊蛰是春天的第三个节气,进过立春阳气初升和雨水乍暖还寒之后,惊蛰时节,自然界的阳气升发更为明显。草始青,花始红,柳芽初绿,桃花欲开。《黄帝内经》中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所以趁着春季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时候,我们在日常作息方面也应当做到晚睡早起,不要再像冬季那样倦怠,应进行一些散步缓行的身体活动,保证精神愉悦,以促进身体健康。
“桂花不仅能够美化环境、制作香料,作为药物造福人类健康的贡献也已被载入中医典籍。”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说,《本草纲目》载,桂花能“生津,辟臭,化痰,治风虫牙痛”;《本草汇言》提到,桂花能“散冷气,消瘀血,止肠风血痢”;《陆川本草》说桂花可“治痰饮喘咳”;新中国成立后编写的《中药大辞典》综括各家之见,结合现代研究成果,把这些功能概括为:“化痰,散瘀。治痰饮喘咳,肠风血痢,疝瘕,牙痛,口臭。” 肝气不疏易生病
中秋赏月之时,古人也有喝桂花酒的习俗。 春季和肝脏在五行中同属于木,所以春季时,肝脏当令,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所以惊蛰时,也应注意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是否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如果蛰伏了一个冬季的阳气,在春季没能趁势升发舒展,那么很容易郁积于内,导致气滞肝郁。常见的症状表现主要有抑郁、易怒等情绪问题,也有可能出现胃肠功能紊乱、胃痛、食欲不振等情况。这个时候除了保证饮食清淡,膳食平衡之外,还可以选择具有疏肝解郁作用的茉莉花,来制作药膳,帮助调理气机,疏肝解郁,帮助大家健康度过春季。
“将宜人的桂花酿为美酒,借赏月之时细细品之,联想月中‘仙境’之妙,身临合家团圆之喜,可见我国古人在创造节日喜庆文化方面表现出的高雅情趣。”温长路说,今人用桂花蒸馏而成的桂花露既能滋身健体,又是治疗药品,常被用于消除咽干、口燥、牙痛、口臭。 茉莉花
此外,桂树的根和种子,也都是中药家族的成员。温长路介绍,桂树的根,药名为“桂树根”,治虚火牙痛、胃痛、筋骨疼痛、风湿麻木;桂树的种子,药名为“桂树子”,治心区痛、肝区痛、胃脘痛、呕哕不止。 茉莉花指的是木犀科植物茉莉的花,茉莉的花极香,是常见的花茶原材料及重要的香精原料。近年来有较多的研究显示茉莉花中含有的黄酮类成分及多糖类成分具有抗氧化的活性。而中药学著作《本草纲目》记载茉莉花味辛甘,性温,具有理气开郁,辟秽和中的作用。《中医饮食营养学》也认为茉莉花具有芳香的气味,作用和玫瑰花相似,能理气疏肝解郁。茉莉花茶更是爱茶人士常饮用的花茶之一,具有芳香温润的口感,特别适合在春季饮用。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中的桂枝、桂丁、桂皮与桂花、桂树根、桂树子,虽然都带有‘桂’字,但并非出自同一树种。”温长路说,桂花、桂树根、桂树子出自木犀科植物桂树之上,而桂枝、桂丁、桂皮则出自樟科植物肉桂树之上。 茉莉花的药膳茶饮推荐
气郁不畅——茉莉花露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原料:茉莉花250g,水适量
制作方法:茉莉花放入蒸馏瓶中,加水适量,蒸馏出液体1000ml即可
茉莉花具有理气开郁的作用,蒸馏液可用于宽胸理气,消除气郁不畅导致的情志抑郁、易怒的不良情绪。但由于制作方法较为专业,选用茉莉花冲泡茶水,或饮用茉莉花茶,也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
胃肠功能紊乱——茉莉花粥
出自:《中华食物疗法大全》
原料:鲜茉莉花60g(干品30g),粳米50g
制作方法:将茉莉花和粳米淘洗干净后,加水熬煮成粥即可。
茉莉花疏肝解郁,粳米养胃健脾,对于因肝胃失和导致的食欲不振,胃痛腹痛等情况有缓解作用。
春困易疲倦——茉莉菖蒲茶
出自:《四川中药志》
原料:茉莉花6g,石菖蒲6g、绿茶10g
制作方法:三者洗净后放入杯中,沸水冲泡后饮用。
茉莉花理气开郁,石菖蒲醒神益智,绿茶清心提神,可用于缓解春季肝气不舒导致的春季困倦、疲乏、头昏欲睡的春困症状。
来源: 光明网中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