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原创】终于等到了新鲜蚕豆佳肴蜂拥而至的好时节,人们终于不用再跟干蚕豆煮成的茴香饭作战了,开始转战雪菜炒豆瓣、火腿闷豆瓣、蚕豆洋芋焖饭…… 早春蜜粉源植物。学名Vicia faba L.。别名南豆、胡豆、罗汉豆、佛豆。豆科。野豌豆属。一年生或二年生栽培豆类作物。茎直立,高30~80厘米。双数羽状复叶,小叶2~9对,由上而下逐渐增多,叶片椭圆形。托叶三角形,背面有一紫色斑点状退化蜜腺。花冠白中透红且有紫色斑纹,蝶形花2~6朵,腋生。荚果较大而肥厚。

特别是云南人把剥了皮的蚕豆瓣也叫做青蛙,其中一道特色菜就叫青蛙背石板。既然蚕豆这么受欢迎,那么,蚕豆的营养价值到底有几分呢?丁香医生这就来说。 蚕豆广布世界各地,原产亚洲西南和非洲北部一带。现在栽培蚕豆的国家已有40多个,以亚洲种植最多。非洲、欧洲次之。栽培北界为北纬60°。中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区,西北高寒地带栽培也较普遍。喜温暖,亦较耐寒,在湿润、肥沃的土壤中生长良好。花期适温为16~20℃,10℃以下开花甚少。在华南一带12月至次年1~2月开花,长江流域3~4月,黄河中下游各省4~5月开花。花粉丰富且质优,泌蜜较好,具花外蜜腺,开花比油菜早半月左右,是中国南方早春供蜂群繁殖的优良蜜粉源,并能取蜜5~10千克,可生产食用花粉。蚕豆在埃塞俄比亚和比利时等国是主要蜜源。在罗马尼亚每公顷可产蜜30~60千克。 蚕豆花粉粒长球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极面观为钝三角形,三边外鼓(图2)。大小为51.2(46.7~54.3)×35(30.3~37.5)微米。具3孔沟,内孔大而明显,孔膜呈乳头状外突。外壁表面具网状雕纹,网孔形状和大小不一,网脊明显,局部处有不连接现象,使一些网孔互为相通。
重点的先放前面,蚕豆虽好,但有一种人最好别吃!
一、吃了蚕豆尿液变酱油色,这种人别吃!
虽然蚕豆营养好吃,但并不是人人都可以享用的。
有的朋友吃下蚕豆之后,尿液就会变成酱油色,不要以为这是酱油吃多了,其实是出现严重的溶血症状,也即蚕豆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所以,有遗传史的朋友,特别是小朋友,应该避免吃蚕豆。
二、蚕豆从西域而来
蚕豆对中国人的影响不能说不深,从孔乙己的茴香豆,到父亲下酒的香酥蚕豆,从社戏中现剥现吃的青蚕豆,到小朋友们爱不释口的怪味豆,餐桌、零食、文学作品中都有蚕豆的身影。
但是呢,这家伙并不是中国本土的作物,它们的老家在亚洲西南部和非洲北部。
相传,蚕豆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带回的物品之一。因为来自胡地,所以蚕豆也有胡豆之称。
至于为啥要叫蚕豆,说法不一,元代农学家王祯认为,「蚕时始熟,故名」;而李时珍则认为认为:「豆荚状如老蚕,故名」。
三、蚕豆吃法特别多,做酱尤其鲜!
蚕豆中不仅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连各种 B 族维生素和矿物质也准备得很齐全,特别是富含膳食纤维,还是很好的叶酸补充剂。
在很多地区,蚕豆的食用方式也不同。比如在地中海区域,蚕豆常常被人做成炖菜;而在日本,蚕豆的吃法通常是盐烤和烧烤;到了中国,除了清炒和五香之外,豆瓣还是四川豆瓣酱的主角。
豆瓣酱的香啊,正源自于豆瓣中的蛋白质分解变成了氨基酸,它的鲜味儿被彻底引爆了……
三、蚕豆跟蚕豆也有很大区别
虽然世界上栽培蚕豆都是一个物种,但是不同区域的蚕豆品种有所差别,按照籽粒大小可以分为大中小粒三种蚕豆。
1. 大粒型蚕豆(百粒重 120 克以上)
集中分布区在西北、云贵地区以及江浙地区,这种蚕豆的个头大,可以作为粮食和蔬菜食用,我们熟悉的雪菜蚕豆就是用这种蚕豆制成的。
2. 中粒型蚕豆 (百粒重 70~120 克)
种植面积最大,分布区也最广,产量也最高,但是作为蔬菜鲜食就差口气,更适合作为粮食和副食品加工。
3. 小粒型蚕豆 (百粒重在 70 克以下)
主要是在长江流域及北方各省,一般是作为饲料和绿肥种植。
最后,蚕豆虽好,但如果发现自己吃了蚕豆以后,尿液变成酱油色,以后最好别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