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做好烧麦,必须要有好面。供货的厂家,是合作了几十年的伙伴,打吴华侠的师傅甚至师傅的师傅那会,就专门混配都一处烧麦的专用面粉。即便如此,每次面粉到了,吴华侠都要亲自手检。一看颜色,不说洁白如玉,也得欺霜赛雪方能过关。二闻味道,得有淡淡的麦香。最后一关有点像品鉴普洱的开汤,就是硬碰硬的从这批次面粉中㧟出几勺当场揉面,用手来感受有没有劲以判断做成烧麦后是否筋道耐嚼,同时还得体会触手是否细腻以判断其过罗粗细,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到客人食用时是否顺口。有一年,吴华侠退回了100多袋面粉。 马莲是草,开着简单的花儿,花形似飞舞的蝶。这个季节,马莲的叶,尖尖如针,根根直立,齐刷刷地向天生长着。
都一处烧麦的工序有近三十道,讲究很多,可惜不能公开。这里给大家揭秘一点褶子里的匠心吧。老北京或许听说过,每个都一处的烧麦的面皮都有24个褶,代表24节气。其实呢,这些褶子是有实际作用的,用来“窜味”。顶端蓬松束折如花,是烧麦的一大特点。可惜这些麦花无馅,吃到嘴里难免寡淡。褶子的作用其实就是在底部和麦花间形成细微的通道,蒸烧麦时馅汁和气味顺着褶道上行,给麦花部增加咸鲜的底味,吃起来味道更好。 我留意马莲,不只是因为我所在的小城,有随处可见的马莲花,亦不是对它情有独钟,更不会因为那首——小皮球,加脚踢,马莲开花二十一……的歌谣,而是,连续几天的清晨,我发现马莲有一个奇特现象,那就是,在每根叶尖上,都有一颗晶莹的露珠儿,在晨曦里闪烁着。
说起马莲草
清晨的时光里,我看着路边树下的马莲草,准确的说,是看尖尖上的露珠儿。
树头刚刚发芽,树下方坑里,用来装饰美化街景的马莲,早已旺旺的窜出了尺许,仔细看时,露珠儿像是有了仙气儿,撩拨着我的奇心。
久思,我还是得不出什么结论,我抬头看看树,又观察地上的马莲,带着疑惑的心,向着公园走去。
我记得,公园里开阔地带,也是有马莲草的,不是长在树下的马莲,会有露珠儿吗?
我去了,近前时,平展展的一片,偶见的马莲花零散地开了几朵,凸显在成片的绿色里,虽然单调,却也享受了稀罕着的孤媚。我只是看了一眼马莲花,便蹲下身子,查看马莲叶上有没有露珠儿的存在,结果是,露珠儿一颗颗亮晶晶的站在尖尖上,看着它们,一片马莲丛生的地方,一滴滴圆润的水珠儿,在霞光里闪亮着自己的剔透玲珑。
我喜欢它们,在它们的近前,舍不得拂动它们,更别提用手去抓一把嗅闻了。但是,我觉得它一定会是甜的,带着马莲草的体香,马莲花的芳泽。可我,真的是因爱而不舍得去做了,我用手机拍下它们,记录下马莲草尖上露珠儿的倩影。
公园里,花影婆娑,各色各样的花,一树又一树的盛开着,一丛又一丛绽放着,成串的榆叶梅,满枝的海棠花,改良成景观树的桃杏梨花,把本来无声的清晨,热闹成喧嚣的花海,寂静,被花开的声音一下子击碎了。
眼看着晨风扬起了花雨,在马莲草的露珠儿里有了刹那间的艳丽,仅仅是瞬间的相拥,就一起隐身于大地。
我站起身时,晨霞映红了天,花一片片,香一阵阵,我仿佛听得了是它们在描述着春天。我终于懂了,马莲上的露珠儿,是见证春天的眼。
迎着朝阳,向前方走去,走出好远,心还想着马莲上的露珠儿。
忽然间,我有了写它的念,尽管说不出所以然来,我依然会写下它令我着迷的那种仙气十足的样子,写它的纯洁无瑕。我知道,它是短暂的,而它把清纯留在了人间。一丝清凉,在念上,那是马莲上的露珠,在我的心上……
明晨,我还会来,来看马莲叶尖上的露珠儿,享受那一刻沁人心脾的清凉。
二零二一年四月五日
辛丑年二月廿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