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羞草是豆科含羞草属植物,它之所以会产生“害羞”的反应首先与它的原产地气候有关。含羞草原产于南美巴西热带地区,那里天气多有狂风暴雨,只要一被暴雨或狂风触动,它就会立刻把叶子闭合,以免受到侵害,这属于含羞草特有的保护措施。 含羞草形状似绒球,开花后结荚果,果实呈扁圆形。叶为羽毛状复叶互生,呈掌状排列。大约在盛夏以后开花,头状花序长圆形,2~3个生于叶腋。花为白色、粉红色,花萼钟状,有8个微小萼齿,花瓣四裂,雄蕊四枚,子房无毛。荚果扁平,每荚节有1颗种子,成熟时节间脱落,花期9月。
那么含羞草到底是怎么产生这种应激反应的呢?其实,在含羞草的叶柄基部和复叶的小叶基部都有一个膨大的部分,叫做叶枕,它对外界环境刺激的反应最为敏感。在这个叶枕的中心有一个大的维管束,维管束的周围充满着具有许多细胞间隙的薄壁组织。当我们轻轻碰一下叶子,这种刺激立即传递到小叶柄基部的叶枕,于是这个叶枕的上半部薄壁细胞里的细胞液被排出到细胞间隙中,使叶枕上半部细胞的膨压降低,而下半部薄璧细胞仍保持原来的膨压,结果就引起小叶片闭合起来。如果我们触碰含羞草叶子的力量比较大,刺激不仅会传到小叶的叶枕,而且会很快传到叶柄基部的叶枕,这时叶柄基部的叶枕下半部的细胞膨压降低,整个叶柄也会垂下去了。过了一段时间,当叶枕细胞中逐渐充满了细胞液,膨压增加,小叶又展开了,叶柄也竖起来,一切都恢复原状。 含羞草与一般植物不同,在受到外界触动时,叶柄下垂,小叶片合闭,此动作人们理解为“害羞”,故称之为含羞草、知羞草、怕丑草,这种特殊的本领是有它的一定历史根源的,它的老家在热带南美洲的巴西,那里常有大风大雨,每当第一滴雨打着叶子时,它立即叶片闭合,叶柄下垂,以躲避狂风暴雨对它的伤害,这是它适应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一种适应。另外,含羞草的运动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自卫方式,动物稍一碰它,它就合拢叶子,动物也就不敢再吃它了。
含羞草盆栽种植在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也是非常好养的植物,可是还是有人养不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位置放的不对,最好是放在室外来养,如果实在没有条件,应该把它放在靠近窗台,光照通风都很好的地方;含羞草喜欢湿润的环境的,刚买来的时候,含羞草的花盆基本上是很小的,等叶片长得多一点的时候,早上浇的水就撑不到晚上了,所以我们要给它换一个大花盆,及时浇水,这样才能长得好。 含羞草原产热带美洲,已广布于世界热带地区,产于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生于旷野荒地、灌木丛中,长江流域常有栽培供观赏,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适生于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壤土,株体健壮,生长迅速,适应性较强。
本文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高级工程师、北京植物园科普馆馆长王康进行科学性把关。 含羞草味甘、涩,性凉,具有宁心安神、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吐泻、失眠、小儿疳积、目赤肿痛、深部脓肿、带状泡疹等症。含羞草根味涩、微苦,有毒,具有止咳化痰、利湿通络、和胃消积的功效,用于咳嗽痰喘、风湿关节痛、小儿消化不良等症。但是,含羞草有麻醉作用,内服不宜过量,孕妇忌服。
(责编:魏思敏、董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