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迪瑞特的育种棚里,工作人员在观察玫瑰生长情况。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最近,在上海的闵行文化公园中,1200株玉兰竞相绽放,含苞待放的玉兰花蕾挂满枝头,已经盛开的玉兰花娇艳欲滴,清新宜人,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感受春天的气息。
本报记者 徐元锋摄 一树黄花醉人眼
■消费习惯改变和升级推动中国鲜花产业蓬勃发展。 游人如织春意暖
■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让花农挣了钱,育种商的权益也得到充分保障。 同样,在广东省肇庆市800多亩黄花风铃木,迎风绽放,犹如一片黄金花海。一朵朵风铃状的花朵簇拥成球,与绿水青山相映成趣,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拍照。
■中国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国际鲜花育种商进一步坚定了投资中国市场的决心。 大批斑海豹来山东长岛享受日光浴
粉紫色球形花苞的“迷雾泡泡”,火红的“卡马拉”,披着阳光般金色的“狂欢泡泡”……这些中国鲜花市场上的新品种,均出自荷兰鲜花育种商迪瑞特之手。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玫瑰育种公司之一,迪瑞特已有百年历史,目前主要从事盆花玫瑰种苗、切花玫瑰种苗、玫瑰鲜切花等生产。来云南玉溪六七年,迪瑞特在中国鲜花行业推广了50个玫瑰新品种,占市场上玫瑰新品种的六成。 随着天气的逐渐回暖,近日,被称为“海上大熊猫”的西太平洋斑海豹,成群结队来到山东长岛,享受当地难得的“日光浴”。西太平洋斑海豹又称斑海豹,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也是唯一能在我国海域繁殖的肉食性鳍足类动物。每年3至5月份,斑海豹都会从辽东湾洄游而来,随着潮汐变化,登上长岛各岛礁,歇息、争抢地盘。当地也成为斑海豹理想的“加油站”。
受益于中国迅速扩大的市场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进步,迪瑞特连年保持高利润率,生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投资1亿元人民币、占地240亩的新基地即将落成。“中国市场巨大并且最近几年增长迅速,”迪瑞特亚洲区域经理爱德华·科克斯说,“我们看好中国市场。” 长江生态修复向好
深信中国市场潜力,不断增加引进新品种 江豚频频现身
走进迪瑞特在玉溪市红塔区的育种棚,眼前千万朵玫瑰盛开,粉色、红色、黄色、橙色、绿色等各种花朵争奇斗艳。这些都是尚未进入市场的新品种,每个推向市场的新品种,都是从100多个测试品种里优选出来的。 春天也是孕育生命的季节。随着长江生态修复逐年向好,近期,多位摄影爱好者在长江南通段,拍摄到江豚嬉戏的画面。其中一头江豚的肚子明显变大,大概率是一头怀孕的江豚妈妈。
早在10年前,迪瑞特就发现当时的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中心鲜花拍卖价格呈增长态势。通过调研,迪瑞特深信中国的鲜花市场充满潜力。新品种是在鲜花市场上竞争的关键。“2012年我们来到玉溪时,仅引进了几十个新品种测试。到2018年,我们引进了两三百个!”云南玉溪迪瑞特花卉有限公司总经理杜秀娟介绍说,云南有着中国最适合种植玫瑰的经纬度和气候。迪瑞特公司在全世界各花卉主产区都有分支机构,因而可以将世界各地的新品种引进玉溪。 江苏省南通环境监测中心工程师信誉:
科克斯告诉记者,随着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愿意购买鲜花作为礼物或者家居装饰。这种消费习惯的改变和升级推动了中国鲜花产业的发展。 我们咨询了相关的专家,大概率应该是一个怀孕的江豚。江豚每年5到7月是它的分娩高峰期,怀孕一般是12个月左右,每胎产一仔。
中国市场也给予迪瑞特丰厚的回报。杜秀娟说:“近3年我们的营业额增长都在60%以上,从中可以看出新品种火了,知识产权保护严了。”2月2日,在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中心,迪瑞特推出的新品种“创奇”拍出约6元一枝的高价,后又升至8元。这还只是经销商批发价格,到了花店,新品种的价格可能提高很多。 越冬红嘴鸥北迁繁殖
“中国市场是未来重要的花卉消费市场,而西南地区将是中国乃至亚洲地区的重要产地,深入和细化服务是我们未来的市场战略框架,我们将进一步与客户沟通互动,加强业务服务。”由荷兰多家种苗公司合并而成的橙色多盟集团亚洲区总裁朴延珠表示。据初步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来滇投资花卉产业的外商企业达30余家,外商投资总额4.6亿元人民币。 市民游客依依惜别
“种新品种赚钱,交‘税’划算也应该” 3月的春城,暖意融融。来昆越冬的红嘴鸥已经换上夏羽,陆续踏上北迁之旅,不少市民和游客聚集在海边观鸥喂鸥。从1985年开始,红嘴鸥就和昆明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到冬季,成群结队的红嘴鸥都会不远万里,从遥远的西伯利亚来到昆明,在滇池等水域过冬,到今年已经有38年。据统计,今年的红嘴鸥数量超过了4万只。
云南花卉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历经30余年的发展,鲜切花产量、市场占有率和出口额连续25年全国第一。 南京游客:
随着云南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当地的外国育种公司也从迪瑞特一家增长到10多家。杜秀娟认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进步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就感觉看着海鸥特别治愈,上天赐予了昆明这张名片,希望大家都应该爱护它、保护它。
鲜花知识产权专利收费,是育种商的生存之本。刚开始的时候,专利品种要收专利费,花农们并不理解:买了苗还要交“税”?有人甚至把新品种剪下的枝头扦插扩繁,简单省钱。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直到种专利品种赚到了钱,花农才转变了想法。2012年,梁家坝的小伙子雷玉宝找到迪瑞特,点名要种“狂欢泡泡”。当年,雷玉宝创造了亩产值10万元的“种花纪录”。如今梁家坝花农告诉记者:“种新品种赚钱,交‘税’划算也应该。”他们还是习惯把“专利费”叫“税”。
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中心在育种商和花农之间发挥着沟通桥梁的作用。花卉拍卖中心、育种商和花农三方达成了协议:花农种植育种商的新品种,在花卉拍卖后,花卉拍卖中心会提取约1/10的款项,作为专利费支付给育种商。拍卖中心总经理张力说:“如今有十几个国家的育种商和六七千家花农加入三方协议,每年引进60多个新品种进入市场,花农挣了钱,也保证了育种商的权益。”
“中国是植物创新的大市场,中国消费者喜欢高附加值的产品,公司对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充满信心。”不久前,在云南省花卉产业联合会主办的“首届国外育种人品种推介和种植技术交流会”上,法国玫昂月季公司中国区经理马提亚斯表示。玫昂公司1988年进入中国,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国外育种公司之一,十分重视中国市场的发展。马提亚斯阐述了专利费对于保护创新成果和公平竞争的重要性,并对中国花卉育种产业在专利保护方面的积极进展表示赞许。
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坚定投资中国的决心
9米多高的钢架林立,暖阳下闪着银光;土地平整,道路已经改直拓宽,各种管线入地;采用智能的水肥控制、无土栽培等技术,为生产最优质的鲜花提供保障——这就是迪瑞特即将落成的新基地。
“新基地的设施,赶得上荷兰的一流水平。”杜秀娟介绍道,新基地里,既有适合普通花农种植水平的有土栽培,又有针对大型花卉种植企业的无土栽培、全自动技术。此外,新基地里还建设了高标准育种中心,可以利用生物技术直接培育出新品种。
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坚定了迪瑞特建新基地的决心。随着电商进入鲜花零售领域,个性化消费和年轻人买花日渐兴起,打破了鲜花礼仪消费、婚庆消费等传统销售格局。
“中国民众在高质量花卉产品上的支出大幅提高,必将激励更多的专业化生产,同时对高端生产设施的投资也会增加。迪瑞特也在尽力扩大市场份额,新基地的建设有助于此。”科克斯说。
在迪瑞特新基地建设过程中,当地政府做了大量协调工作。新基地所在的玉溪市红塔区春和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代军说:“春和街道10多年前就瞄准了鲜花产业。为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种企业发展提供支持,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希望有更多迪瑞特这样的‘洋玫瑰’来扮靓中国生机勃勃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