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玄参科,婆婆纳属铺散多分枝草本植物,高可达50厘米。叶片短柄,卵形或圆形,腋内生花的称苞片,边缘具钝齿,两面疏生柔毛。 在物质充盈的当代,你能想象,古时候的人们以野菜充饥吗?阿拉伯婆婆纳就是其中之一。

花梗比苞片长,裂片卵状披针形,花冠蓝色、紫色或蓝紫色,雄蕊短于花冠。蒴果肾形,网脉明显,种子背面具深的横纹,3-5月开花。 不起眼的小花
花朵长仅3-5毫米 无人打扰
, 整个春天都是它自己的
阿拉伯婆婆纳生于路边、宅旁、旱地夏熟作物田,特别是麦田中,对作物造成严重危害。 目之所及,皆是芬芳
阿拉伯婆婆纳在早春开花以后,营养生长减缓,部分叶片开始向上斜生,与枝条浑然一体,极具观赏效果。两种栽植方式各有千秋。夏季前后,装扮花坛的作用就可以由众多的草花完成。 散落在草丛里的它们,像闪烁在夜空的繁星。带着几分浪漫的颜色
【为什么取名叫婆婆纳?】 较小的身躯,梦幻的色彩
阿拉伯婆婆纳
婆婆纳一般有两种,原产中国的叫“婆婆纳” 花仅豆大,小巧玲珑。颜色却很漂亮——梦幻一样的蓝紫色,四枚圆润的花瓣,花瓣上还有放射性深蓝色的条纹。
,还有一种是外来物种,来自于遥远的欧洲,叫“阿拉伯婆婆纳”。这两种婆婆纳外表很像,他们最大的不同就是阿拉伯婆婆纳花梗较长,花色多为蓝紫色,且花朵比中国的婆婆纳要大。而 风吹过,花瓣随风飘摇,好似大地在眨着眼睛,灵气十足。
中国的婆婆纳花色有蓝、白、粉等色 它经常和蒲公英、繁缕生在一起,黄的,蓝的,白的小花一起绽放着,越看越可爱,像童话里形影不离的三姐妹~
, 阿拉伯婆婆纳的花期相当长,从春到夏,一直到深秋。在日光下,它神采飞扬。而阴影处开成一片的蓝紫色,更是清新脱俗。
花朵要比阿拉伯婆婆纳要小。 即使无人怜惜,它仍旧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倔强生长。
白色的婆婆纳王尔德的诗句中有“阳光让婆婆纳变蓝”
白色的婆婆纳婆婆纳又作破破衲
“破破衲,不堪补。
寒且饥,聊作脯。
饱暖时,不忘汝。”
明代散曲家王磐——《野菜谱》
中国也有原生的婆婆纳,可作野菜食用
本土的婆婆纳比阿拉伯婆婆纳花朵稍小,最早出现在
明太祖
朱元璋的五儿子朱橚(
sù
)编的《救荒本草》里:
婆婆纳,生田野中,苗搨地,生叶最小如小面花靥儿状,类初生菊花芽叶,又团边微,花如云,头样味甜。救饥采苗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就是这一本平平无奇的
《救荒本草》,承载了历史上多少人的故事:
有人曾食野菜度过荒年;有人身为至高无上的皇族如却心系百姓,一字一句一画地耐心编撰野菜名录。
朱橚作为明室宗藩,在明初皇子谋反、王室斗争剧烈的环境下,其政治生涯跌宕起伏,尽管政治上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但在中医药学方面却作出了重要贡献:
曾先后组织编写《袖珍方》、《保生余录》、《普济方》和《救荒本草》等医籍,保存了明朝以前的大量医学文献,在中医学发展史上留下了功绩。
他也因此成为明初著名的植物学家、方剂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