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卢氏县城西门,溯洛而上,见两岸绝壁参天,洛水中流,清澈见底;岸边麦田,翠绿可人。不时可见衣著炫亮村姑在地锄麦,给空旷、沉寂的大自然平添几分亮色。越往上走,河床越窄,水流越急,急弯处,河水在崖根穴出一个大潭,黑绿黑绿的,谁也不知道有多深。河湾多了,桥也多了。桥是木板搭的桥,因为河道宽阔,要很多木板连接搭成。每一块木板连接处,要有桥腿支架。一座木桥,大约有七八个桥腿支架,才能建成。 图为桃花堤一角。朱双银摄
河边一个放牛晒太阳的老人对我说,搭桥不容易哩。每年过了十月一,寒衣节,洛河两岸的住家住户就要出人手架桥。过了十月一,天就冷了,人们趟河就刺骨哩。大人不说,妇女小娃受不了。桥板、桥腿都在河边石窑寄存着,需要壮劳力下水,把桥腿在水下打桩,固定好,再把桥板装上。但上百斤东西,过来过去不倒才好。到明年春上,过了清明节,洪水来前,要拆掉木桥,把桥板和桥腿重新在石窑里寄存好,等后半年再用。如此,年复一年,住河边人,年年都要搭桥。搭桥方便自己,也方便路人。搭桥干活没有人要工钱,干活后自己回家吃饭。 核心阅读
俗话说,紧过列石慢过桥,跌进河里没有人捞。过河过桥,有自己的规律。不遵循这个规律,可能要掉进水啦。 在大运河畔赏桃花、参与书画笔会、欣赏非遗技艺……近日,在天津市红桥区开幕的第三十二届天津运河桃花文化商贸旅游节,为市民游客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近年来,红桥区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文旅商融合发展,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让人们的生活更文气、更多彩。
过了桥,走上河边的大路堰,迎面又碰上一位鹤发童颜、行不如风的老者,他脖子上挂了一根二尺多长的旱烟袋。他自称姓程,他问,你去上河哩?一路走,我去猪拱石。我正愁没有同伴说话,我问,到春夏桥拆了,咋过河哩。老程说,涨水了,在家里。谁下去了,裤子一脱。匝个精勾子就淌水过去了。洛河平时夏天水也是到半腿上。你见浅处过,有深的,有浅的。 千年大运河汩汩流淌,河畔桃花灼灼、杨柳依依,游人如织……近日,第三十二届天津运河桃花文化商贸旅游节在天津市红桥区开幕,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桃花堤上,近万株桃树正值盛花期,数千株杨柳随风摇曳,一派春意盎然。
男女一起咋过河? “这里不仅有让人陶醉的美景,还有非遗展示、楹联书写等活动,洋溢着浓浓的文化味儿。”带着孩子前来游玩的市民王怀说。
男人的背女人呀,还能咋过? 这是红桥区精心打造运河文化名片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红桥区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文旅商融合发展,用优质文化赋彩群众生活。
那怎么脱光过河? 文化名片越擦越亮
哎呀,一般过河都是自家人,能不脱衣服就不脱了。夏天也不冷,都是自家姐妹,没有啥。 “依水而生、因桃而美”,红桥区历史人文、古韵今风交相辉映。自1990年起,红桥区举办的“运河桃花节”深受广大市民游客喜爱。该活动已是天津市文旅的一张“金色名片”。
老程又说,哎嗨,现在美了。卢氏城苏联帮助先修南寺大桥,又修黄村大桥。靠城里上下都通了桥,木板板桥都落后啦。修成水泥桥,无冬立夏,不怕水刮,美咋啦! 如何更好地满足期待,让游客留得下、体验好?如约开幕的第三十二届天津运河桃花文化商贸旅游节给出了答案。
老程还说,我女子嫁在猪拱石。你没有听说过吧,是个地名。黑猪拱洛河,这个地方还要出大人物头呢。明天,是女子她婆家兄弟结婚,我去行门户。 “除了踏青赏花,我们还希望能满足市民游客更多元化、多层次的休闲需求。”红桥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刘志坚说,红桥区梳理整合全区文化旅游资源,精心打造了“1+20+N”场主题活动,即1场开幕式、20项特色活动和多场促消费活动,让今年的运河桃花节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我问,准备上多少礼钱?老程说,我儿子结婚,人家是重礼,上了五十块。今天我要上六十块。不能少了,少了人家浅看咱。 “运河桃花节主会场设在桃花堤和西沽公园,分别侧重赏花游览、文化展示和文娱活动、市集展卖,还安排了免费公交专线串联各点位,方便市民游客通玩全程。”刘志坚说。
不知道过了多少桥,忽见前面悬崖合拢了,也没有桥。正在疑惑,只见老程径直望崖根走去,沿一条蚰蜒小路,上山了。 天塔灯光秀、书画笔会、非遗展示、美食市集等接续登台,刚刚落成的《运河桃花赋》碑,以汉赋的形式全面介绍了红桥区深厚的文化底蕴。“景美活动多,真是一处宝藏打卡地!”“感受运河文化,欣赏春日美景,以后每年都来。”熠熠生辉的运河文化名片越擦越亮,赢得游客连连称赞。
老程说,这是过砭哩。过砭虽然费事,但是少搭两道桥! 文旅商融出新业态
我们两个上了砭头,前面豁然开朗,一湾洛水,北边是一座土原。原边,是刀砍斧切一般的崖壁,以及苍翠的崖柏林和一片一片红云。 “红桥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旅兴商,将多元文化注入旅游商贸活动,培育发展‘文化+旅游+商业’融合新业态。”红桥区商务局局长张凌说。
那红云是啥?一团团的。 花期就是机遇期。近日,红桥区启动了为期一个月的大型消费节活动。“聚焦游、购、娱、食4方面,广泛组织各大商超、酒店、餐饮企业结合桃花主题丰富消费场景、开展30多场促销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激发消费市场活力,为市民带来一场春日消费盛宴。”张凌介绍。据统计,运河桃花节开幕后3天,红桥区各商场客流量同比增长240.54%,销售额同比增长258.21%,景区周边酒店等入住率超八成,同比增长30%以上。
老程说,啊哈,山桃花开了,你今天要赏桃花啦。这里桃花可出名,有三条沟,叫东桃花中桃花西桃花。老戏唱的《桃花庵》就出在这里呢。这几条峪里,出好女子,长得可艳炸。你跟我厮跟上,我给你瞟食一个。我笑了笑,没有出声。 “桃花堤门口就有免费公交车,看完桃花可以直接到西北角尝最地道的天津小吃,逛陆家嘴、水游城,很方便!”来自山东滨州的大学生小从说,自己早就在网上看到西北角是来天津旅游必到的打卡地之一,“这次正好一条线都游玩了!”
坐在上梁上喘气,我给老程散了根红豆烟。他掐掉过滤嘴,划着火柴,重重吸了一口,呼哧一下,半截已经成灰烬。他又咕咚一声咽进肚里,半天才从鼻孔出气。烟气已经由蓝色变成白色雾气了。 结合区域特色,红桥区积极发掘文化资源、文化IP潜力,大力支持文化元素导入商业载体,丰富消费业态,提振城市消费活力。
他是陶醉在烟瘾中,还是幻想给我找个艳丽女子,成人之美的快感中? “当前,红桥区正着力打造2023‘乐享红桥消费年’,除春季系列活动外,还将举办盛夏清凉消费季、金秋大宗商品购物节、暖冬冰雪消费季主题活动和多场促销活动。”张凌说。
老姑父,你咋在这里?说话间,一个面若桃花的山里女子,像一朵红云,从柏树林里钻出来,向老程问好。 乐器、茶叶罐、鼻烟壶、挂件,在西沽公园非遗市集摊位前,押花葫芦的创意手工艺品吸引了游客的目光。高氏押花葫芦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高琪在现场为游人介绍产品。“这项非遗技艺已传承上百年,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高琪说。
老程说,山桃,我来混事情,行门户。你小旦哥兄弟明天过事情嘛,不来不中! 设置更多非遗和老字号展区,让非遗项目走入群众生活;鼓励非遗传承人结合时代特色,打造更多文创产品……张凌表示,红桥区将继续支持更多非遗、老字号等特色文化元素与商业结合,丰富并创新商业业态。
老程给我解释说,这是我妹妹家的女子山桃。有我妹妹出面,才把我女子介绍给小旦。他们姑侄俩都嫁这里,互相有个照应嘛。 “作为历史上南北漕运的中转枢纽,红桥区一度商贾云集、热闹非凡;作为天津近代商业的发祥地,红桥区也孕育出谦祥益、耳朵眼炸糕等诸多知名商业品牌。”红桥区委书记李清说,当下,得益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文旅商全面深度融合,红桥区绽放新活力。
山桃脸如桃花,肤白如葱,眼含秋水,扑闪着眼睛问,他是谁呀?老程说,我伙计,今天也去事情场热闹热闹。他去上河,还远着哩,明早起吃吃饭再走! 文化服务带来幸福感
不容与我商量,老程把我家就当啦。 西沽公园主舞台前人头攒动,大家一边感受着美好春光,一边欣赏相声表演、舞龙、舞狮、歌舞、曲艺等。
我连忙说,我和东家非亲非故,去他们家不合适吧。 休闲广场上舞步翩跹、乐曲悠扬,市民在合唱、健走等各类文体活动中强身健体、修身养性;街道文化中心、社区文化站中笑语欢声不断,书法讲座、摄影培训等为人们的业余生活提供多样选择;网红图书馆、城市书吧里书香馥郁,读者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不仅是节庆期间,平日里漫步红桥区的大街小巷,也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
老程说,啥不合适?我女子家,我还当不了?就天碰上了,就是贵人,就是客人。走走走,山桃,我们饥啦,赶紧准备饭去。 近年来,红桥区不断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基层文化供给、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一批批文化基础设施建了起来,一系列惠民文化活动热了起来,一个个特色文化品牌亮了起来。
山桃应声欢快向山洼洼里的老程女子家跑去,消失在一片红云里。 截至目前,红桥区先后设立图书馆分馆及基层服务点97个,配送和更新图书超17万册;建成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04个;连续举办20届社区文艺文体艺术节;红色文艺轻骑兵送演出进社区、进工地、进养老院等400余场次;全区常年活跃的文化团体有120多支,累计培育文艺爱好者2000人次……
我们似乎看到事情场,已经拉开场面,摆上待客桌子,听到闲哄人的嘈杂声,以及四面八方,一条条小路上,向这个小村庄走去的客人和村民。 红桥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宇说,如今,红桥区百姓的文化生活更加便捷,文化产品更丰富,多样的文化服务正为居民带来源源不断、持续攀升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突然,红云里的村子里,炸裂般的传出唢呐声:抬花轿。声音如撕布一般,脆且烈,如滚雷一般,向山下的洛河两岸倾泻,震的崖娃娃也起了回音。 《人民日报》( 2023年04月12日 第 13 版)
作者 李长新 河南省作协会员
非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