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成都1月11日电 (记者 岳依桐)记者11日从四川省文物局获悉,四川遂宁桃花河遗址发现手斧、手镐、重型刮削器以及南方旷野遗址中罕见的动物化石等遗物,年代初步估计在距今20万年至5万年之间。专家认为,该遗址是继皮洛遗址之后,四川旧石器时代又一重要且罕见的大型旷野遗址,是我国旧石器考古的又一重大突破。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雨水节气过后,在春雨的滋润下,田野里麦苗返青,沟渠边野草萌生,村头河畔柳树枯干的枝条逐渐由蜡黄变成翠绿,细细的柳叶在柔嫩的枝条上迎风飘摆,仿佛绿色丝绦。春意渐浓,各色的花赶趟似的来向春天报到,梅花、杏花、海棠等,你方唱罢我登场。特别是阳历3月初桃花惊艳亮相,引来蜂飞蝶舞,为春姑娘增添了几分妩媚。

2021年,遂宁市文管所联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涪江流域开展主动考古调查工作,并取得包括明确旧石器时代遗存在内的一系列重要发现。此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2年5月、6月和11月分别在涪江流域遂宁段和涪江流域绵阳段开展了旧石器考古专项调查,分别于遂宁市和绵阳市发现了20多处旧石器地点,它们皆位于涪江流域三、四级阶地上。调查发现手斧、手镐、重型刮削器等数百件典型石制品,充分展示了在涪江流域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具有极大潜力,并在同年6月2日发现遗物丰富、地层堆积较好而又正在被基本建设破坏的桃花河遗址。 3月10日,古镇的气温升到25℃,有人迫不及待地穿上短袖在室外活动,仿佛已经进入初夏。谁料好景不长,3月16日早上愁云惨淡,气温也降了很多;上午飒飒东风细雨来,雨中还夹杂着雪粒,婉转的莺燕全都无影无踪了;中午下起了大雨,还响起了隆隆的雷声;下午雨渐渐停止,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很快将车顶房顶花草树木覆盖起来,真应了古人所讲“春雷还见雪,二月不胜寒”,穿短袖的朋友估计又要拿出羽绒服来了。这一周时间里一下子经历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让人对变幻莫测的大自然顿起敬畏之心。在这漫天飞雪中,柳树的片片绿叶像一只只白色的眼睛;桃树的枝干全白了,那桃花也全变成了梨花。大概这白雪也是不愿辜负大好春光,她“故穿庭树作飞花”。
2022年7月,为配合当地基建工作,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桃花河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该院旧石器研究所所长、桃花河遗址考古项目领队郑喆轩在研讨会上介绍,该遗址位于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香山镇,包含鄢家沟和田家湾两个地点,均属涪江左岸阶地。桃花河遗址鄢家沟地点位于香山镇梁陈村,初步认为属涪江左岸三级阶地,阶地面呈东西走向,面积巨大,达9万余平方米。田家湾地点位于香山镇新城坝村,初步认为属于涪江左岸四级阶地。 这次雨雪范围广时间长,那雪下了整整一个下午,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傍晚时分,朋友圈里的雪景分外迷人:老家人发的图片中绿色的麦田积了厚厚的雪,仿佛给小麦盖了一床厚厚的棉被 ;古镇人发的图片中火红的桃花被白雪包裹,就像红装的新娘批了一袭白纱;郑州人发的图片中娇嫩的海棠树枝被白雪压弯,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一树梨花压海棠”的意境。
本次发掘初步揭露了三期旧石器时代文化。三期文化自下而上,发展连续贯通,但又呈现出阶段性差异。其中,第一期在石制品组合中含有较高比例的大石核、大石片以及以大石片为毛坯的重型刮削器,此外含有少量手斧、手镐、石刀等较典型的大型切割工具;第二期石制品尺寸有所缩小,大石核、大石片和重型刮削器较第一期比重下降,中小型石核、石片和工具比重上升,存在中小型石片工具;第三期基本不见大石片及重型刮削器,以中小型石核、石片和工具为主,且对石料有一定选择性。三个文化期均发现了石制品密集区,不同密集区各具特色,多数石制品没有风化、磨蚀痕迹,有的石制品碎片则可以成功拼合,初步表明遗址为原地埋藏,为讨论人类行为模式、遗址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提供了线索。此外,遗址也发现了数十件动物化石,初步判断有鹿、牛、马等大中型食草类动物。 我站起身推开窗户,放眼望窗外那一片杂树林,平林漠漠烟如织,树林全都被白雪缠绕,林中有几丛竹子,早已看不见青枝绿叶了。忽然一阵风吹过来,雪花顺着窗户的缝隙飘进屋里,正如古人所讲“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据介绍,桃花河遗址测年工作正在开展,根据现有考古材料以及初步的文化因素分析,专家认为桃花河遗址的年代初步估计在距今20万年至5万年之间,更准确的年代将以后续光释光测年为准。 我刚想拍几张照片,留个纪念,一位老友打来了电话。邀我一起去吃火锅,来一次围炉夜话,观雪品茶。看看时间已经下午6:38,是该吃晚饭了。望着窗外那银装素裹的洁净世界,欣然冒雪前往,与朋友汇合。公路边,道牙上铺了厚厚一层积雪,一不小心就会钻进鞋里。路上是雪和雨水混合的浑黄的浓汁,那时雪下得正大,走进饭店,服务员体贴地递上毛巾让擦头上身上的雪,并提醒当心脚下地板湿滑,感觉一股暖意涌上心头。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王幼平介绍,中国南方旧石器考古从广西百色到陕西汉中频有发现。发现的遗址不少,但出土的石制品数量却并不多,“桃花河遗址面积大、发现遗物多、密度高,应该属于基本营地或中心营地,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信息,这是期待已久的好遗址。” 店里差不多已经坐满了吃饭的人,大概是都是因为见了这突如其来的阳春白雪,感到既兴奋又寒冷,到此寻求吃火锅的乐趣。好在朋友提前预定了靠窗的座位,服务员把我们引到地方,并沏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我和朋友坐在窗前,看窗外那雪花飘零。在初上的华灯映照下,雪花显得分外皎洁明亮轻柔,好像鹅毛一般飘飘洒洒。朋友忽然念起李白《北风行》中“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的句子,并问我,“不知诗仙看见了这丢絮扯棉的大雪,又该怎样描写?”我朝他笑笑,说“都说李白斗酒诗百篇,大概他会喝一坛酒,写几首《桃花雪歌》吧!”
据介绍,桃花河遗址发现的遗物也非常丰富。最大宗的是石制品,数量大、分布密集,在南方旷野遗址中比较少见。因为南方土壤是酸性,保留下的动物化石十分珍贵。此外,遗址体现的人类技术和文化特点非常鲜明,遗址使用石器原料来源清楚,就是原地利用河床砾石进行剥制,尤其遗址从下层到上层,可以看出石器呈现的明显变化——组合大小和原料利用皆有不同,尤其上层的原料来源更单一,可见石器原料的选择性更强。(完) 我们一边说笑着一边涮着火锅,朋友不无担忧地说:“春花都娇嫩,不知经了这场雨雪会有怎样的后果,今年的水果不会很贵吧?”这个问题我没有答案。望着那漫天飞舞的大雪,想起这几天刚刚成荫的柳树,以及被暖风吹开的桃、李、海棠、连翘以及紫荆等花,她们能否经得住风雪的侵袭?碰巧邻桌有位种果树的食客,他听见了我们的对话,告诉我们今天这场雨雪很大,但由于整体上气温较高,没有低于零上2℃,如果不再继续降温结冰,对于桃树等果树挂果基本上没有影响,这雪就是一场瑞雪。俗话说:“春雨贵如油。”虽然天旱了这么久,需要一场雨水,心里仍默默祈祷,这雪还是赶紧停了,多下几场雨吧。
来源: 中国新闻网 3月17日一早起来,下楼去看,雨雪皆住,车顶上还有一些雪,马路上雪已经化完,生机勃勃的绿化带里还有少许积雪,那些柔柳娇花上面,已经没有雪了,一株观赏桃树上朵朵桃花迎风招展,感觉更加鲜艳夺目了。
作者简介
李志国
,河南省社旗县饶良镇人,喜爱读书散步,现在社旗商务部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