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的设立,是对伟大母爱的颂扬;在这天,无论以什么形式庆祝,都少不了美丽的康乃馨,但是请记住送多枝组成的花束才对喔。 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能激起想象的愉悦和最能唤起情感共鸣的文字。许多字本身有漫长的演变历史;许多字本身似乎有品格的意味;许多字本身仿佛艺术品,传达出独特的美感。因而以中国文字译外国文字,哪怕仅仅是音译,或只不过是意译,都会使那些相似的外国字母诗情画意起来。比如:枫丹白露、香榭丽舍、卢浮宫、白金汉宫、海涅、拜伦、海明威等。
今年的5月8日是第109个母亲节。说起母亲节之花,大家最先联想到的应该是康乃馨了吧。接下来,就带大伙儿扒一扒康乃馨背后的冷知识。 某些外国的人名,一经中文化,便仿佛是他们的文字的肖像了。从他们的中文化的名字,简直能欣赏到他们的气质、品格,甚至能传达出他们的形象的特征和魅力似的……
“上帝之花” 花名也是这样,比如:郁金香、康乃馨等。
香石竹 “金”“香”二字,使人难免产生俗靡的想象。但“郁”字,所传达的却是孤寂感伤的情绪色彩,会使人联想到“幽情苦绪何人见,翠袖单寒月上时”之类的诗句。孤寂感伤的“郁”字,淡化了“金”“香”二字的俗靡的富贵意味儿,仿佛使我们望见一位被优越的生活所禁的中青年女子,满心怀的衷曲无人可诉……
康乃馨(Dianthus 'Carnation')原名香石竹
《持康乃馨的圣母》 译得多么美好的花名呀!
康乃馨原产于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西班牙、摩洛哥乃至大西洋彼岸的洪都拉斯,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康乃馨作为国花。康乃馨的问世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当时它曾用于艺术品和装饰。基督徒相信,当圣母玛利亚为耶稣背着十字架哭泣时,第一朵康乃馨便在地上开花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著名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于1478至1480年间完成的作品《持康乃馨的圣母》,其创作灵感亦来源于此。这些早期出现在艺术作品中的康乃馨是淡粉色和桃红色的,后又逐渐出现了红色、黄色、白色、紫色甚至绿色等花色。历经了数个世纪,康乃馨的受欢迎程度一直未减。“上帝之花”持续存在的事实,也证明了它的巨大魅力。 康——自然是健康的简略;乃——语气连接词,相当于“是”;馨——温情挚意弥散一片的融融之境……康乃馨——这本身便是一首诗的缩写似的呀!康乃馨——这花名不禁使我联想到海涅为母亲所作的诗:
“大众之花” 我惯于高高地昂起头颅,性情也有些固执,倨傲;纵使国王正视着我的脸,我也决不肯低眉顺眼。可是,母亲,我坦白对你说:我尽管高傲自大,目空一切,在你幸福而亲切的身旁,我却常感到卑微和内疚……还是往事的回忆令我难过?……伤了你爱我的慈母之心……
在漫长的园艺栽培和品种筛选历史中,康乃馨走出南欧荒野,完成了华丽转身,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大众之花”。
13世纪时,摩尔人便已培育出了重瓣康乃馨;16世纪的波斯陶器和陶瓦上则绘有重瓣具异色条纹或斑块的康乃馨花朵,即现代杂色种的最早来源;17世纪的英国专著上记载有800多个康乃馨品种;18世纪中叶,法国人育成了花期6-9月的新种,此后康乃馨逐渐成为了温室的盆栽花卉;19世纪初,出现了不断开花的“马莱松(Malaison)”和“肖勃(Chabauds)”品系。康乃馨发展至今,已同玫瑰(其实是现代杂交月季)、唐菖蒲、非洲菊并称为世界“四大切花”。
上海是我国最早引种栽培康乃馨的城市,于1910年开始“引种”生产,至1950年代迅速发展;1980年代以西姆(Sim)系列品种为主,又从欧洲引进新品种,并进行脱毒快繁扩大推广。关于康乃馨“引种”上海,还有一个故事。
19世纪末,英国殖民者在上海外滩(当时是英租界)首次开设“大英花店”,独家经营从欧洲引进的康乃馨鲜花,但因价格昂贵,国人鲜有问津。然时隔数年,大英花店老板却忽然发现华人所开花店中竟有同款康乃馨鲜花廉价出售,于是认定康乃馨品种被窃取而对簿公堂。法院开庭时,中方律师据理力争,认为英方出售的鲜花产品连枝带芽,品种自然外流,岂能说是窃取?法官无可辩驳,遂判英方败诉,国人从此打破了洋人对康乃馨品种在沪上乃至国内鲜花市场的垄断局面。若无此番“引种”,康乃馨飞入寻常百姓家不知要等到何时!
这一故事也从侧面说明了康乃馨的繁殖并非难事,而且通常以无性繁殖为主——与石竹科的其他种类几乎都是有性繁殖相比,播种繁殖仅用于康乃馨的新种选育,而家庭栽培则可用扦插、压条或分株繁殖,尤以春秋两季取植株中部健壮侧芽扦插最为简便易行,土插和水插皆可;工厂化生产则通常用组培繁殖。
康乃馨宜生长于排水良好、腐殖质丰富、透气性能好的肥沃土壤,甚至在微碱性土中亦能正常生长,这在土质普遍偏碱的上海尤显难能可贵。冬季要求光照充足,夏季要求适当遮阴,创造凉爽的环境。若养护得法,四季皆可见花,这也是康乃馨深受大众青睐的原因。
“母爱之花”
虽有康乃馨为圣母玛利亚因耶稣受难而流出泪水所化之说,但真正成为“母爱之花”,却是另一位“玛利亚”的功劳。
晚年的安娜·玛利亚·贾维斯
安娜·玛利亚·贾维斯是美国女权活动家,其深爱的母亲于1906年5月9日去世,令她悲伤不已。1907年在母亲去世周年的纪念会上,她希望大家都佩带白色的康乃馨鲜花,来纪念她的母亲,并提议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为母亲节。于是她给许多有影响的公众人物写了无数封信,提出自己的建议。在她的努力下,1908年5月10日,她的家乡费城举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母亲节”的庆祝活动。随后,美国西雅图长老会带头开展颂扬母爱的活动。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亲笔写信赞扬她这项伟大的创举,认为这将在人类历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并表示自己也将带上白色的康乃馨来悼念慈爱的母亲。经过安娜与大家的不懈努力,美国国会终于在1914年5月7日通过决议:把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定为全国母亲节,以表示对所有母亲的崇敬和感激;并由时任总统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在同年5月9日颁布实行。
后来,“母亲节”为全世界人民所接受,在这天,儿女们或干家务,让操劳一生的母亲好好休息一下;或陪母亲外出郊游;或为母亲送上礼物……但无论以什么形式庆祝,都少不了美丽的康乃馨。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花色的康乃馨有着不尽相同的花语,并非所有的康乃馨都是“母爱之花”。所以,母亲节送花时,还需要仔细挑选哦~
首先,
送给母亲的康乃馨必须是多枝组成的花束,因为单朵康乃馨的花语是“一见钟情”。
其次,在康乃馨缤纷的花色中,白色代表甜美而可爱、天真无邪、纯洁的爱情或友谊、好运;粉色代表永远不会忘了你、美丽、年轻、热爱,可用于祝母亲永远年轻美丽;红色代表赞赏、崇拜、迷恋、亲情、热烈的爱、热情、受伤的心、思念、相信你的爱,可用于祝母亲健康长寿;黄色代表你让我感到失望、抛弃、藐视,但也表示长久的友谊,可用于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米红色代表伤感;深红色代表热烈的爱;桃红色代表热爱着你;杂色代表拒绝你的爱;紫色代表任性、变幻莫测;有斑纹的代表拒绝、我不能和你在一起;有条纹的则表示歉意。
母亲节的设立,是对伟大母爱的颂扬。这天,无论是送出精心挑选的礼物,或是陪她好好吃顿饭、聊聊天,只要妈妈能感受到你的爱,便是最好的过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