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生冰草是禾本科、冰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秆成疏丛,直立,叶片多内卷成锥状。穗状花序直立,颖舟形,脊上具稀疏短柔毛,外稃舟形,通常无毛或有时背部以及边脉上多少具短刺毛,内稃脊上疏被短纤毛。分布于中国内蒙古、山西等省区。俄罗斯、蒙古以至美国北部均有分布亦有分布。多生于干燥草原、沙地、丘陵地、山坡及沙丘间低地。该种是优良牧草,是各种家畜均喜食植物。
沙生冰草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秆成疏丛,直立,光滑或紧接花序下被柔毛,高20-70厘米。叶片长5-10厘米,宽1-3毫米,多内卷成锥状。穗状花序直立,长4-8厘米,宽5-10毫米;穗轴节间长1-1.5毫米(下部者可有长达3毫米);小穗长5-10毫米,宽3-5毫米,含4-7小花;颖舟形,脊上具稀疏短柔毛,第一颖长(2)3-4毫米,第二颖长4.5-5.5毫米,芒尖长1-2毫米;外稃舟形,长5.5-7毫米,通常无毛或有时背部以及边脉上多少具短刺毛,先端具长1-1.5毫米的芒尖;内稃脊上疏被短纤毛。
沙生冰草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内蒙古、山西等省区。俄罗斯、蒙古以至美国北部均有分布。多生于干燥草原、沙地、丘陵地、山坡及沙丘间低地。模式标本采自苏联库马河沿岸草原。
沙生冰草原产于东俄、西伯利亚西部、中亚寒冷干旱平原。1911年从西伯利亚西部引种到加拿大萨斯喀切渴大学,1927年在加拿大推广种植。于1982年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引种到黑龙江省。
沙生冰草生长习性
对自然年降水量的要求一般为150至400毫米。植株可在-40℃的低温下安全越冬,而且返青早,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4月中旬即返青,在甘肃省河西地区6月中下旬抽穗,8月初种子成熟,生长期为115天左右,对≥0℃积温的要求为2500℃至3500℃。对土壤不苛求,能在沙性或粘重土壤上生长良好。但通常喜生于沙质土壤、沙地、沙质坡地及沙丘间的低地,在半沙漠地带也能正常生长,耐盐碱性较差.不耐盐渍化、沼泽化和酸性土壤,也不能忍受7至10天的水淹。在沙地植被中主要作为伴生种出现,但有时在局部覆沙地或沙质土壤上可以成为优势植物种,形成以沙生冰草为主的植物群落。
沙生冰草繁殖方法
种籽处理:沙生冰草颖果的颖及稃上具芒尖,播种时易堵塞排种管,造成缺苗断垄现象,故播种前要进行种籽处理,清除杂质及断芒,以利排种。也可与光滑的豆科牧草种籽如牛枝子、草木樨状黄芪、肋脉野碗豆等混播,以减少堵塞排种管,并可增加产量,改善其品质。
播种:播种期4月底至8月初均可。但因春季风大,土壤墒情不好,不易抓苗。最好在6-7月雨季播种,可保证抓苗保苗,可在雨季前寄籽播种。条播可采用圆盘式播种机播种,行距30厘米。每亩播种量为2千克,播深2-4厘米。
沙生冰草主要价值
沙生冰草的鲜草草质柔软,为各种家畜喜食,尤以马、牛更喜食。据测定,沙生冰草在反刍动物中,有机物质消化率较高。
沙生冰草属典型的草原型广幅旱生植物,具有极强的抗旱、抗寒和固沙能力,这是由于它具有发达的根系,而且根系外有沙套保护,叶片窄小且内卷,干旱时气孔闭合。干旱严重时虽然生长停滞,但叶片仍能保持绿色,一遇雨水即可迅速恢复生长。它也是中国栽培植物中最耐干旱的禾本科牧草之一。
沙生冰草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兼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