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花又名黄花、黄花草、忘忧草、七星菜、安神菜。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观为花,食为菜、用为药”的美称。它的胡萝卜素的含量不亚于胡萝卜,肉质肥大,花味清香,营养价值很高,是著名的碱性食品。
金针花形态特征
植株一般较高大;根近肉质,中下部常有纺锤状膨大。叶7-20枚,长50-130厘米,宽6-25毫米。花葶长短不一,一般稍长于叶,基部三棱形,上部多少圆柱形,有分枝;苞片披针形,下面的长可达3-10厘米,自下向上渐短,宽3-6毫米;花梗较短,通常长不到1厘米;花多朵,最多可达100朵以上;花被淡黄色,有时在花蕾时顶端带黑紫色;花被管长3-5厘米,花被裂片长(6-)7-12厘米,内三片宽2-3厘米。蒴果钝三棱状椭圆形,长3-5厘米。种子约20多个,黑色,有棱,从开花到种子成熟约需40-60天。花果期5-9月。
金针花生长环境
阳性植物,半日照亦可,不择土壤。喜生于干燥的山坡、荒地、干草甸子、田边路旁。
金针花栽培技术
选种
金针花按生长期可分为早熟型、中熟型和迟熟型品种。金针花种植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生长环境按生长期的长短选种。陕南早、中、迟熟型品种均能生长, 但中熟型、晚熟型品种产量较高。
选择种苗
选择高产、长势发达、健壮、品质好、病虫害少、纯度好、种植两年以上的金针花田,采苗做种。在母株体处采挖部分根茎,种植密度大的可以整株全部挖出,去掉泥土,并根据根系的交错生长状况自然分株,将根茎下面的黑蒂老根、朽根、病根、肉质根、缍根剪掉,留做种苗用。在种苗的采集、调运过程中,种苗不要相互混杂,包装运输要用透气网袋, 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出现高温烧苗。运到目的地后,不要码放成一堆,应摊开放置,避免高温闷堆, 导致金针花种苗根茎腐烂变质, 无法做种。
选地 整地
金针花根系发达、分蘖力强、适生区广、耐瘠耐肥、喜光怕阴、喜凉怕热、喜燥怕涝,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适应性强,在瘠薄的土壤、红黄土壤、含盐量低的河滩地上都可以生长,但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有机质含量丰富、排灌方便的土壤上栽培更好,所以种植金针花之前要选好地块,要求土壤耕作层厚度在30~60cm的壤土,深耕深翻20~35cm以上。金针花耐旱怕渍水, 大面积连块种植时要开好“三沟”, 有利于排水放渍。
施足底肥
翻地前亩施优质腐熟的农家肥3000~4000kg、复合肥30kg,翻入土中作底肥,再细耕细耙整平, 剔除碎石、杂草等异物。
定植技术
金针花生长最适气温为15~30℃,此温度下根芽分生组织活跃,终年都可长芽。因此,除盛苗期至采摘期为了获取经济产量而不宜取苗栽植外,其余时段均可取苗栽种。金针花有春、秋季两个营养生长期。根群从短缩茎周围逐年生出,一年长一层新根,发根部位自下而上逐年上移。根据金针花的生长特性,移栽定植四年后进人盛产期,八年后产量开始下滑。金针花生长过程中对养分的消耗很大, 在定植前再次整地、施足基肥, 深翻20~30cm, 基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亩施人畜粪、草木灰、腐熟的堆肥2000~3000kg。金针花的定植深度不拘一格,适当深栽利于植株成活发旺,但也有学者提出,金针花移栽的深浅与盛产期的迟早有密切关系,栽的浅分蘖快,能提早一年进入盛产期。根据陕南的气候和土壤特点,金针花早产、高产的栽培方法是“大窝平底窝底栽,两深一浅逐年盖”。“大窝平底窝底栽”即窝子要挖大 (直径15cm) , 窝底要平, 不要形成尖底窝。“两深一浅逐年盖”即深挖窝 (窝深35cm) , 金针花深栽在窝底, 不要栽在边沿, 浅覆土 (覆土不超过10cm) 。每年采摘收获后再在根基部松土盖土, 根部逐年深埋于土壤, 既不影响根基上部浅分蘖, 又能达到提早进入盛产期的目的, 一般适宜栽植窝的深度为30~40cm, 栽植后覆土1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