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红鹿子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植物。鳞片宽披针形,长2厘米,宽1.2厘米,白色。茎高60-120厘米,无毛。花1-5朵,排列成总状花序或近伞形花序。蒴果近球形,宽3厘米,淡褐色,成熟时果梗膨大。花期7-8月,果期10月。产安徽、江西、浙江、湖南和广西。生阴湿林下及山坡草丛中,海拔650-900米。
艳红鹿子百合形态特征
鳞片宽披针形,长2厘米,宽1.2厘米,白色。茎高60-120厘米,无毛。叶散生,宽披针形、矩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10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或近圆形,具3-5脉,两面无毛,边缘具小乳头状突起,有短柄,柄长约5毫米。花1-5朵,排列成总状花序或近伞形花序;苞片叶状,卵形,长3.5-4厘米,宽2-2.5厘米;花梗长达11厘米;花下垂,花被片长6-7.5厘米,反卷,边缘波状,白色,下部1/2-1/3有紫红色斑块和斑点,蜜腺两边有红色的流苏状突起和乳头状突起;雄蕊四面张开;花丝长5.5-6厘米,绿色,无毛,花药长1.5-1.8厘米,绛红色;子房圆柱形,长约1.5厘米;花柱长为子房的2倍,柱头膨大,稍3裂。蒴果近球形,宽3厘米,淡褐色,成熟时果梗膨大。花期7-8月,果期10月。
艳红鹿子百合生长习性
自然原生状况下,百合是落叶植物,主要于严寒, 短日, 缺乏液态水的冬季休眠。 夏季短暂休眠后,秋季萌芽形成基生莲座叶丛,越冬后茎伸长开花。夏末时种子成熟。百合喜凉爽潮湿环境,日光充足的地方、略荫蔽的环境对百合更为适合。忌干旱、忌酷暑,它的耐寒性稍差些。百合生长、开花温度为16-24℃,低于5℃或高于30℃生长几乎停止,10℃以上植株才正常生长,超过25℃时生长又停滞,如果冬季夜间温度低于5℃持续5-7天,花芽分化、花蕾发育会受到严重影响,推迟开花甚至盲花、花裂。百合喜肥沃、腐殖质多深厚土壤,最忌硬粘土;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为好,土壤pH值为5.5-6.5。
艳红鹿子百合繁殖方式
繁殖有分球繁殖 ,鳞片扦插 、播种繁殖和组织培养等方法。
播种
播种法属有性繁殖,主要在育种上应用。方法是:秋季采收种子,贮藏到翌年春天播种。播后约天发芽。幼苗期要适当遮阳。入秋时,地下部分已形成小鳞茎,即可挖出分栽。 播种实生苗因种类的不同,有的3年可开花,也有的需培养多年才能开花。因此,此法家庭不宜采用。
鳞茎
如果需要繁殖株或几株,可采用此法。通常在老鳞茎的茎盘外围长有一些小鳞茎。在9-10月收获百合时,可把这些小鳞茎分离下来,贮藏在室内的沙中越冬。第二年春季上盆栽种。培养到第三年9-10月,即可长成大鳞茎而培育成大植株。此法繁殖量小,只适宜家庭盆栽繁殖。
扦插
鳞片扦插法。此法可用于中等数量的繁殖。秋天挖出鳞茎,将老鳞茎上充实、肥厚的鳞片逐个分掰下来,每个鳞片的基部应带有一小部分茎盘,稍阴干,然后扦插于盛好河沙(或蛭石)的花盆或浅木箱中,让鳞片的2/3插入基质,保持基质一定湿度,在℃左右的条件下,约1个半月,鳞片伤口处即生根.冬季温度宜保持18℃左右,鳞片伤口处即生根。冬季温度宜保持河沙不要过湿。培养到次年春季,鳞片基部即可长出小鳞茎,将它们分离下来,栽入盆中。加以精心管护。
分珠
分珠芽法繁殖,仅适用于少数种类。如卷丹、黄铁炮等百合,多用此法。做法是:将地上茎叶腋处形成的小鳞茎(又叫“珠芽”,在夏季珠芽已充分长大,但尚未脱落时)取下来培养。从长成大鳞茎至开花,通常需要2-4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