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他也是历史上少有的白手起家还从南打到北的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建立大明后把国都定在了南京。朱元璋在一次微服私访的时候,还遇到了一个大仙儿,告诉他大明兴于东南必亡于西北。
这句话的出处就是这样,不过事实也的确如此。大明兴于东南,其意思是说大明定都南京,自然是很厉害的。之所以说终于西北,是因为164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末代皇帝崇祯自杀而死,大明也宣告结束。而农民军的领袖李自成本身就是从西北起家的,崇祯早期改革驿站制度,结果李自成失去了工作,最终走上了起义的道路,推翻了大明一朝。
如果从方位上来讲的话,那么的确是这样,李自成是陕西人嘛,自然是西北了。但其实这句话就有点胡扯了,什么大仙儿也算不出来大明的命运,这完全是事后诸葛亮的意思。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第一,阶级矛盾严重恶化
明朝末年阶级矛盾恶化,社会矛盾尖锐。明朝衰落后,社会问题开始频发,土地兼并严重,皇帝带头兼并民众土地,皇亲国戚、勋贵、宦官和文武大臣纷纷效仿。由于土地高度集中,使广大农民倾家荡产。
第二,体制贪腐极为严重
贪污腐败,其实不仅仅是个人的贪腐而已。这样的长期结果不仅仅是影响大明的国库,关键在于影响吏治,影响的是整个官场。久而久之,老百姓对官员失去了信心和耐心。而那些当官的也是官官相护,最终吃亏的永远是老百姓。
第三,明朝末期,自然灾害不断
明朝有一个巧合的地方,那就是到了崇祯时代,所有麻烦事都爆发了。甚至就连天灾也出现了。崇祯年间,小冰河期进入比较严重的阶段,引发灾荒频繁。除了后来的蝗灾还有了鼠疫,鼠疫的横行对明朝北京的破坏更大,直接导致了帝国的首都近二十万人死亡,其中一半是饿死,一半是感染鼠疫而死。灾荒的出现会使得朝廷大量的花钱,可流民还是大量的出现。无家可归的流民大部分都投奔了农民起义军,对大明是百害无一利。
第四,大明的一些政策延续下来的恶果
朱元璋本身是农业立国,这个不能说是对与错的问题,关键是要根据具体情况而改变。可大明一直到灭亡,始终如此。也是因为这样,使得大明很早就出现了财政危机。另一个因素是大明宗室,几乎掏空了大明财政。所以说,很多政策到了后期,始终只能是缝缝补补,而没有根本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