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麦草,早熟禾科(Poaceae)黑麦草属(Lolium)植物,约10种,包括欧亚大陆温带地区的饲草和草场禾草及一些有毒杂草(如毒麦〔L. temulentum〕)。秆高30-90厘米,叶坚韧、深绿色。小穗长在「之」字形花轴上。多年生黑麦草(L. perenne)和意大利黑麦草(L. multiflorum)萌芽早,为牧场和草地所收草籽中的重要成分。毒麦常为有毒真菌侵染,其种子还含有麻醉性有毒成分,二者对于草场动物十分危险。黑麦草为禾本科黑麦草属,在春、秋季生长繁茂,草质柔嫩多汁,适口性好,是牛、羊、兔、猪、鸡、鹅、鱼的好饲料。供草期为10月至次年5月,夏天不能生长。
形态特征
多年生黑麦草原产南欧、北非及西南亚,1677年英国首先栽种。株高70~100厘米,有时可达1米以上。茎秆丛生,质地较软。叶在芽中呈折叠状,叶鞘光滑,叶耳细小,叶舌短而不明显。穗状花序,小穗含小花6~11朵,无外颖。无芒,内稃与外稃等长。种子千粒重1.5~2.0克(图1)。多花黑麦草在13世纪前栽培于意大利北部,故又称意大利黑麦草。植株较粗壮,叶较阔而长,在芽中成卷曲状,叶耳大而明显,小穗含小花较多,有芒。
生长习性
黑麦草喜温凉湿润气候。宜于夏季凉爽、冬季不太寒冷地区生长。10℃左右能较好生长,27℃以下为生长适宜温度,35℃生长不良。光照强、日照短、温度较低对分蘖有利。温度过高则分蘖停止或中途死亡。黑麦草耐寒耐热性均差,不耐阴。在风土适宜条件下可生长2年以上,国内一般仅作越年生牧草利用。
黑麦草在年降水量500-1500毫米地方均可生长,而以1000毫米左右为适宜。较能耐湿,但排水不良或地下水位过高也不利黑麦草的生长。不耐旱,尤其夏季高热、干旱更为不利。对土壤要求比较严格,喜肥不耐瘠。略能耐酸,适宜的土壤pH为6-7。
栽培技术
选地耕作
①选择土质疏松、质地肥沃、地势较为平坦、排灌方便的土地进行种植。
②播种前对土地进行全面翻耕,并保持犁深到表土层下20-30厘米,精细重耙1-2遍,并清除杂草,破碎土块后镇压地块,使土壤颗粒细匀,孔隙度适宜。开沟做眭,沟深30厘米,宽30厘米,眭的方向依地形定以便于排灌,没眭宽2-3米。
③施足底肥,亩施1000-1500公斤的农家肥或40-50公斤钙镁磷肥。
④将整理好的土地以1.5-2米进行开墒待用。按每亩按1.2-1.5公斤进行播种。
播种方法
牧草的播种方法有条播、点播、撒播三种,一般以条播为主,辅以点播和撒播。条播:将整理好待用的土地以1.5-2米进行开墒,以行距20-30厘米,播幅5厘米,按每亩1.2-1.5公斤的播种量进行播种,覆土1厘米左右,浇透水即可;零星地块用点播的方法进行,其方法是:按塘距离15×15厘米,每亩按1公斤左右(每塘穴8-12粒)的播种量进行播种,覆土1厘米左右,浇透水即可。
田间管理
在幼苗期要及时清除杂草,每一次收割后要进行松土、施肥,每亩施入尿素10公斤,应特别注意施肥必须在收割后两天进行,以免灼伤草茬。因各种因素造成缺苗的要及时进行补播。
收割利用
播种后40-50天后即可割第一次草,割草时无论长势好坏的都必须收割,第一次收割留茬不能低于一寸,以后看牧草的长势情况,每隔20-30天收割一次,留茬不能低于一寸。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可留至拔节期收割。第一茬草适当早割,这样可促分蘖。用于饲喂牲畜用不完的青草可进行青贮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