蔊菜(学名:Rorippa indica (L.) Hiern.)是十字花科,蔊菜属一、二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可达40厘米,植株较粗壮,茎表面具纵沟。叶互生,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具长柄,叶形多变化,顶端裂片大,卵状披针形,边缘具不整齐牙齿,总状花序顶生或侧生,花小,数多,细花梗;萼片卵状长圆形,花瓣黄色,匙形,长角果线状圆柱形,短而粗,果梗纤细,种子多数,细小,卵圆形而扁,4-6月开花,6-8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湖南、江西、广东、陕西、甘肃、四川、云南。日本、朝鲜、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等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230-1450米的路旁、田边、园圃、河边、屋边墙脚及山坡路旁等较潮湿处。
蔊菜全草入药,内服有解表健胃、止咳化痰、平喘、清热解毒、散热消肿等效;外用治痈肿疮毒及烫火伤。
栽培技术
选地与施肥:蔊菜为直根系植物,根系长达20厘米以上,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为了获得高产,应尽量选择深厚肥沃湿润的土壤种植。将地整平整细,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3000千克。做3-5米宽的畦,沟宽30厘米。然后,畦面上浇足肥水。
管理:种子未出苗前如遇干旱,必须及时浇水,保持畦面湿润。出苗后应及时除去杂草,并追施肥料,每亩用尿素7.5千克兑水150倍浇施。及时间苗,保持株行距为16厘米×15厘米,每亩留苗3.5-4万株。出苗后30-35天,即可摘采嫩苔上市,一般每株重量20克左右,每根嫩苔高度为10-15厘米。每摘1次后,追施1次肥料。每亩每次用5千克尿素兑水150倍浇施。可连续采摘3-4次。第1次采摘质量最好,以后逐渐降低。所以,根据管理水平,采摘3-5次后,应拔除全株,重新整地播种。在生长期间,如发现菜叶甲、菜青虫等害虫,可使用菊酯类农药防。
蔊菜的药用功效
【性味】味辛、苦,性微温。
【归经】肺、肝经。
【功效】清热利尿、活血通经、镇咳化痰、健胃理气、解毒,主治咳嗽痰喘、感冒发热、麻疹透发不畅、风湿痹痛、咽喉肿痛、疔疮痈肿、漆疮、经闭、跌打损伤、黄疸、水肿。
蔊菜的食疗作用
1、清肺化痰:蔊菜所含的蔊菜素具有镇咳、祛疾、平喘的作用,对痰热咳嗽、支气管哮喘有一定效果。
2、杀菌消炎:蔊菜素对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及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可作为肺痈、疮、疖、感冒等病的辅助食疗。
3、健胃理气:蔊菜有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能健胃理气,常用于腹内积滞、大便不畅、食欲不振等病症的辅助食疗。
蔊菜的药用价值
1、治风寒感冒:蔊菜一至二两,葱白三至五钱。水煎服。
2、治热咳:野油菜一两五钱。煎水服。
3、治头目眩晕:野油菜(嫩的)切碎调鸡蛋,用油炒食。
4、治胃脘痛:干蔊菜一两。水煎服。
5、治关节风湿痛:鲜蔊菜二两。水煎服。
6、治干血痨:每天用蔊菜一两,酌加红糖。水煎服。
7、治麻疹不透:鲜蔊菜全草,一至二岁每次一两,二岁以上每次二两。捣汁,调食盐少许,开水冲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