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草,别名爱国草、肥羊草、友益草、友谊草、紫根草、康复力、外来聚合草、西门肺草、紫草根。丛生型多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全株被向下稍弧曲的硬毛和短伏毛。生于山林地带,为典型的中生植物。原产苏联欧洲部分和高加索,中国于1973年朝鲜将其作为珍贵礼物送给中国,从此引种栽培。聚合草适应性广,产量高,利用期长,适口性好,是优质高产的畜禽饲料作物,其也有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作药用,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聚合草形态特征
丛生型多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全株被向下稍弧曲的硬毛和短伏毛。根发达、主根粗壮,淡紫褐色。茎数条,直立或斜升,有分枝。基生叶通常50-80片,最多可达200片,具长柄,叶片带状披针形、卵状披针形至卵形,长30-60厘米,宽10-20厘米,稍肉质,先端渐尖;茎中部和上部叶较小,无柄,基部下延。
花序含多数花;花萼裂至近基部,裂片披针形,先端渐尖;花冠长14-15毫米,淡紫色、紫红色至黄白色,裂片三角形,先端外卷,喉部附属物披针形,长约4毫米,不伸出花冠檐;花药长约3.5毫米,顶端有稍突出的药隔,花丝长约3毫米,下部与花药近等宽;子房通常不育,偶而个别花内成熟1个小坚果。
小坚果歪卵形,长3-4毫米,黑色,平滑,有光泽。花期5-10月。
聚合草生长习性
生于山林地带,为典型的中生植物。适宜地域较广,聚合草既耐寒又抗高温,不受地域限制;对土壤也无严格要求,除盐碱地、脊薄地以及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外,一般土地均可种植。大型养殖场可在农田或荒山大面积栽培,农家可在房前屋后、河边路旁、荒坡及其他废弃地种植。
聚合草繁殖方法
聚合草开花不结实或结实极少,在生产上常利用生长1年以上的聚合草根(母根)做种苗栽植。一般在春、秋两季栽植。苗床育苗的4~10月份都可移栽,但以3~4月份和9~10月份移栽较好。定植时,以苗高15~20厘米、5~6片叶时为宜,最好选择阴雨天进行。挖根、切根和栽植最好连续作业,以提高成活率。栽植行距50~60厘米,株距40~50厘米。常用的栽植方法有切根法和分株法。
切根法
聚合草的肉质根产生不定芽和不定根的能力很强,凡直径在0~3厘米以上的根均可切根栽植。大面积栽植的根段,根长3~5厘米,根粗不低于0.5厘米。根粗大于1厘米的根可直切成两瓣,更粗一些的可纵切成3~4瓣。一般根越粗,根段越长,发芽和生长也就越快。育苗时,将根段横放土中,覆土2~3厘米深。气温在18℃以上时,30~40天即可出苗。
分株法
把生长健壮的植株连根挖起后,留茬5~6厘米,割去上部茎叶,由根颈纵向切开(须带皮),每个分株上带芽1~2个,切后可直接定植到大田,5~6天即可长出新叶。此法栽植成活快,生长迅速,定植当年产量高,但繁殖系数低。每株可分10~20株。种根充足时可采用此法。
聚合草主要价值
园林用途
该种由于长期人工栽培,产生很多变异,中国栽培的为该种的三个园艺品种。聚合草花朵色彩丰富多变,从基部至花瓣由淡紫到淡黄、黄白色,盛开时繁花似锦,美丽异常。可作庭园植物、地被植物和盆栽等。
饲用价值
收割的鲜草,经切碎直接饲喂或切碎拌人其他干饲料喂。如果有条件可打成浆或打成草泥拌人配合饲料饲喂。其枝叶青嫩多汁,气味芳香,质地细软,青草经切碎或打浆后散发出清淡的黄瓜香味,猪、牛、羊、兔、鸡、鸭,鹅、鸵鸟、草食性鱼均喜食,并可显著促进畜禽的生长发育。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营养价值高,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及其消化率都高于一般牧草。饲喂聚合草可青饲、青贮,也可制成千草粉,以青草状态饲喂最好。开花期鲜草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24.3%,粗脂肪5.9%,粗纤维10.1%。在盛花期还可将聚合草与玉米、大麦及燕麦等禾本科牧草混合青贮。夏秋收割后,可直接制成干革,干草粉碎后制成草粉,干草粉可作为畜禽的蛋白、高矿物质和多维素营养的补充来源。
营养价值
其干品粗蛋白含量为24.3%~26.5%,比饲用玉米、黑麦草、麦麸高1倍左右,比白三叶草、苏丹草、狼尾草高60%,比串叶松香草高10%。其粗纤维含量为13.7%,脂肪为4.5%,无氮浸出物为36.4%,灰分为16.3%。在饲料家族中名列前茅。
药用价值
聚合草含有尿囊素的成分,可以刺激新细胞生长,外用治疗创伤,可促进伤口愈合。药用根茎,还有活血凉血、清热解毒的功能。
另外,由于其含有大量的尿囊素和维生素B12,可预防和治疗畜禽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