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魏是伞形科阿魏属植物,多年生一次结果的草本,高0.5-1.5米,全株有强烈的葱蒜样臭味。根纺锤形或圆锥形,粗壮,根颈上残存有枯萎叶鞘纤维。茎通常单一,稀2-5,粗壮;叶片轮廓为三角状卵形,三出式三回羽状全裂。复伞形花序生于茎枝顶端,直径8-12厘米,无总苞片。分生果椭圆形,背腹扁压,果棱突起;每棱槽内有油管3-4,大小不一,合生面油管12-14。花期4-5月,果期5-6月。分布于中国新疆(伊宁)。生长于海拔850米左右的荒漠中和带砾石的粘质土坡上。
该种在中国新疆民间除传统用法外,多单味内服治关节疼痛;新疆阿魏根也可用作阿魏树脂的代用品,内服同样有效。
新疆阿魏形态特征
新疆阿魏是多年生一次结果的草本,高0.5-1.5米,全株有强烈的葱蒜样臭味。根纺锤形或圆锥形,粗壮,根颈上残存有枯萎叶鞘纤维。茎通常单一,稀2-5,粗壮,有柔毛,从近基部向上分枝成圆锥状,下部枝互生,上部枝轮生,通常带紫红色。基生叶有短柄,柄的基部扩展成鞘;叶片轮廓为三角状卵形,三出式三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广椭圆形,浅裂或上部具齿,基部下延,长10毫米;灰绿色,上表面有疏毛,下表面被密集的短柔毛,早枯萎;茎生叶逐渐简化,变小,叶鞘卵状披针形,草质,枯萎。
复伞形花序生于茎枝顶端,直径8-12厘米,无总苞片;伞辐5-25,近等长,被柔毛,中央花序近无梗,侧生花序1-4,较小,在枝上对生或轮生,稀单生,长常超出中央花序,植株成熟时增粗;小伞形花序有花10-20,小总苞片宽披针形,脱落;萼齿小;花瓣黄色,椭圆形,长达2毫米,顶端渐尖,向内弯曲,沿中脉色暗,向里微凹,外面有毛;花柱基扁圆锥形,边缘增宽,波状,花柱延长,柱头头状。分生果椭圆形,背腹扁压,长10-12毫米,宽5-6毫米,有疏毛,果棱突起;每棱槽内有油管3-4,大小不一,合生面油管12-14。花期4-5月,果期5-6月。
新疆阿魏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新疆(伊宁)。生长于海拔850米左右的荒漠中和带砾石的粘质土坡上。新疆阿魏属早春短命植物,喜温凉,耐旱、怕涝,喜阳光,生长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水及灌溉方便的地方,中性或弱碱性沙壤土为佳。
新疆阿魏栽培管理
浇水:可采用喷灌、滴灌等方式。移栽后立即浇定根水,浇透。可有效提高次年新疆阿魏移栽成活率。移栽当年,秋季根据天气状况和土壤含水量情况,浇水1-2次,防治新疆阿魏幼苗过度失水死亡。次年及后期可根据新疆阿魏长势及天气状况,每年适当浇水1-2次,高温干旱季节,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保持0-20厘米土壤相对含水量不低于20%。
锄草:新疆阿魏属早春植物,一般4月初即可萌发,2年生以上新疆阿魏植株,生长快,叶片展开迅速,长势较强;此时其它杂草尚未长出或长势弱小,竞争力弱,因此,春季一般不进行除草。
追肥:新疆阿魏定植后当年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可以不追肥。第2年春天在萌芽前可每亩追施2000情况腐熟农家肥覆盖畦面,以增加地土壤肥力。
新疆阿魏主要价值
新疆阿魏所分泌的具有特殊葱蒜样臭味的油胶树脂,被历代本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具有消积、散痞、杀虫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胃病、消化不良、虫积腹痛等疾病;是中国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传统民族药和中药阿魏的唯一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