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菰又称葛菌、葛花、葛藤菌、地红果、仙人头等,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蛇菰科。该科分布于中国台湾、 广东、江西、湖北、四川、贵州及云南,印度,泰国,常被误认为是真菌类生物,通常见于海拔1000~2000米的山坡竹林或阔叶林下,寄生于杜鹃、锥栗等植物根上。
蛇菰形态特征
草本,高5-16厘米;根茎块茎状,直径3-9厘米,自基部分枝,分枝呈颇整齐的球形,表面有红褐色或铁锈色颗粒状小疣瘤和明显白色或带黄白色星芒状皮孔,顶端裂鞘4-5裂,裂片短三角形;花茎粗壮,最长约7厘米,有时短,仅0.5厘米,橙红色;鳞苞片8-14枚,疏松的覆瓦状排列,散生或交互对生,卵圆形、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约3厘米,宽2厘米,橙红色,内凹,顶端圆或钝;雄花序未见;雌花序椭圆状卵圆形至圆柱状卵圆形,偶卵圆形,长1.5-5厘米,直径1.2-3.5厘米,深红色,很少黄红色;子房椭圆形,有柄,花柱丝状,比子房长2-3倍;附属体有粗短的柄,倒卵形,顶端稍凹陷,常比雌花长,红色。花期10-12月。
蛇菰生长环境
生长于荫蔽密林中。产广东海南岛。
蛇菰的分布与生长习性
蛇菰的分布:该科分布于中国台湾、 广东、江西、湖北、四川、贵州及云南,印度,泰国,常被误认为是真菌类植物。
蛇菰生长习性:通常见于海拔1000~2000米的山坡竹林或阔叶林下,寄生于杜鹃、锥栗等植物根上。
蛇菰功效作用
蛇菰味苦、涩、寒,有毒可以入药,煎服可解酒醉,研粉调以麻油外用治直肠脱除。蛇菰为全草药用,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夏季采摘后洗净晒干可用于咳嗽吐血,血崩,痔疮肿痛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