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毛毡是莎草科,荸荠属植物,挺水性水草。匍匐根状茎非常细。秆多数,细如毫发,密丛生如牛毛毡,因而有此俗名,高2-12厘米。叶鳞片状,具鞘,鞘微红色,膜质,管状,高5-15毫米。花果期4-11月。是稻田的重要杂草之一。多半生长在水田中、池塘边、或湿粘土中,海拔0-3000米,可药用。主要用于感冒咳嗽,痰多气喘,咳嗽失音。
牛毛毡形态特征
匍匐根状茎非常细。秆多数,细如毫发,密丛生如牛毛毡,因而有此俗名,高2-12厘米。叶鳞片状,具鞘,鞘微红色,膜质,管状,高5-15毫米。
小穗卵形,顶端钝,长3毫米,宽2毫米,淡紫色,只有几朵花,所有鳞片全有花;鳞片膜质,在下部的少数鳞片近二列,在基部的一片长圆形,顶端钝,背部淡绿色,有三条脉,两侧微紫色,边缘无色,抱小穗基部一周,长2毫米,宽1毫米;其余鳞片卵形,顶端急尖,长3.5毫米,宽2.5毫米,背部微绿色,有一条脉,两侧紫色,边缘无色,全部膜质;下位刚毛1-4条,长为小坚果两倍,有倒刺;柱头3。
小坚果狭长圆形,无稜,呈浑圆状,顶端缢缩,不包括花柱基在内长1.8毫米,宽0.8毫米,微黄玉白色,表面细胞包呈横矩形网纹,网纹隆起,细密,整齐,因而呈现出纵纹15条和横纹约50条;花柱基稍膨大呈短尖状,直径约为小坚果宽的1/3。花果期4-11月。
牛毛毡生长习性
对温度要求不严,喜潮湿环境。宜选粘土、潮湿地栽培。
牛毛毡分布范围
几乎遍布于中国;多半生长在水田中、池塘边、或湿粘土中,海拔0-3000米。
分布于苏联远东地区(今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日本、印度、缅甸和越南。
牛毛毡的功效与作用
治外感风寒,身痛,咳嗽,痰喘。
①《分类草药性》:"发散风寒。"
②《四川中药忘》;"发散风寒,除胸腹烦闷。治感冒咳嗽和痰多气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