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瓜,中药名。为葫芦科植物茅瓜的块根。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化瘀散结,化痰利湿之功效。用于疮痈肿毒,烫火伤,肺痈咳嗽,咽喉肿痛,水肿腹胀,腹泻,痢疾,酒疸,湿疹,风湿痹痛。
茅瓜形态特性
茅瓜又名:异叶马㼎儿。攀援草本,块根纺锤状,径粗1.5-2厘米。茎、枝柔弱,无毛,具沟纹。叶柄纤细,短,长仅0.5-1厘米,初时被淡黄色短柔毛,后渐脱落;叶片薄革质,多型,变异极大,卵形、长圆形、卵状三角形或戟形等,不分裂、3-5浅裂至深裂,裂片长圆状披针形、披针形或三角形,长8-12厘米,宽1-5厘米,先端钝或渐尖,上面深绿色,稍粗糙,脉上有微柔毛,背面灰绿色,叶脉凸起,几无毛,基部心形,弯缺半圆形,有时基部向后靠合,边缘全缘或有疏齿。卷须纤细,不分歧。雌雄异株。雄花:10-20朵生于2-5毫米长的花序梗顶端,呈伞房状花序;花极小,花梗纤细,长2-8毫米,几无毛;花萼筒钟状,基部圆,长5毫米,径3毫米,外面无毛,裂片近钻形,长0.2-0.3毫米;花冠黄色,外面被短柔毛,裂片开展,三角形,长1.5毫米,顶端急尖;雄蕊3,分离,着生在花萼筒基部,花丝纤细,无毛,长约3毫米,花药近圆形,长1.3毫米,药室弧状弓曲,具毛。雌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5-10毫米,被微柔毛;子房卵形,长2.5-3.5毫米,径2-3毫米,无毛或疏被黄褐色柔毛,柱头3。果实红褐色,长圆状或近球形,长2-6厘米,径2-5厘米,表面近平滑。种子数枚,灰白色,近圆球形或倒卵形,长5-7毫米,径5毫米,边缘不拱起,表面光滑无毛。花期5-8月,果期8-11月。
茅瓜功效作用
1、清热解毒
茅瓜入药以后味苦而涩,而能性质寒凉,有一定的毒性,清热解毒是它入药以后的主要功效,平时它能用于人类咽喉肿痛和疮痈肿毒等常见病的治疗,治疗时可以把茅瓜加清水煎制以后服用,每次用量应该在十五到三十克之间。
2、化痰利湿
化痰利湿也是茅瓜的重要作用之一,平时人们出现肺痈咳嗽和水肿腹痛时,用茅瓜进行治疗,就能让症状很快好,治疗时既可以把适量的茅瓜加清水煎制服用,也可以把它研末以后直接用温水送服。
3、消炎止泻
肠炎、腹泻以及痢疾和腹痛等都是人类的高发疾病,平时它发生以后可以直接用茅瓜进行治疗,治疗时把它研末内服,既能消除肠道炎症,也能收敛止泻,可以让人们这些肠道疾病的症状很快减轻或消失。
4、祛风除湿止痛止痒
茅瓜入药以后还能祛风除湿,也能止痛止痒,平时它能用于人类湿疹以及风湿骨痛等多种常见病的治疗,既能止痛也能止痒,需要时可以把中药茅瓜研碎以后直接外敷,也可以把它捣碎取出汁液,直接涂抹在患处上。茅瓜入药以后除了能治疗这些疾病以外,它还能治疗人类的烧伤烫伤,治疗时也可以直接外用,但是在用药以前需要把伤处清理干净,并进行消毒。
茅瓜生长环境
常生长海拔600-2600m的山坡路旁、林下、杂木林中或灌丛中。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