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黄连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与黄连名称相似,且均为苦寒清热燥湿之品,善除胃肠湿热,同为治湿热泻痢之良药。多年生草本,有毛。茎根圆柱形,稍带木质,长15-20cm。胡黄连善退虚热,除疳热;而黄连则善清心火,泻胃火,为解毒要药。产于印度、印度尼西亚。
胡黄连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有毛。根茎圆柱形,稍带木质,长15-20cm。叶近于根生,稍带革质;叶片匙形,长5-10cm,先端尖,基部狭窄成有翅的具鞘叶柄,边缘有细锯齿。花茎长于叶;穗状花序长5-10cm,下有少数苞片;苞片长圆形或披针形,与萼等长;萼片5,披针形,长约5mm,有缘毛;花冠短于花萼,先端5相等的裂片,裂片卵形,具缘毛,内面具疏柔毛,外面无毛或近无毛;雄蕊4,花丝细长,伸出花冠,无毛;子房2室,花柱细长,柱头单一。蒴果长卵形,长6mm,侧面稍有槽,主要室间开裂。种子长圆形,长1mm。花期6月,果期7月。
胡黄连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600~4400m的高寒地区的岩石上及石堆中,或浅土层的向阳处。生于高山草地。
胡黄连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
胡黄连可分春秋两季播种。一般于秋季9月采收新种子后随采随播。因种子新鲜,发芽率高,幼苗第二年生长健壮,生育期长,产量高。春播以3月中、下旬播种为宜,播前将种子放在600倍50%多菌灵中浸泡30min进行杀菌处理。播前在整好的苗床上铺撒5cm左右的过细筛育苗土,浇透水,种子拌少量细土后均匀撒播,每亩用种量200g左右。播种后在苗床上方搭建50cm高的拱棚,用塑料薄膜覆盖,四周用土压实。每天喷水2次,宜早晚进行。出苗后注意苗棚通风。若阳光强度较高,可用75%的遮荫网覆盖在拱棚上。苗期可追施稀薄人粪水1~2次,以促幼苗生长。冬季倒苗后,再盖一层约2era厚的细碎山基土或堆肥土,既可保温保湿,又增加来年地块肥力。一般春季移栽较好,成活率高,生长健壮。定植时选择2年或2年以上粗壮苗按株行距20cm×20cm,深4cm×6cm栽人,穴内盖土以腐熟厩肥混合细土盖上压实,种后随手拨土平厢面。移栽选择傍晚或阴天进行,种植后应浇透定根水。
分株繁殖
胡黄连人工栽培后植株一、二级分支较多且须根较发达,一般每株可产生l2~35分支,采用分株繁殖当年就可有少量开花,第2年即可采挖。 由于胡黄连种子繁殖生长年限较长,所以胡黄连一般采用分株繁殖苗作种苗。分株繁殖通常在春秋季采挖胡黄连时,选择生长健壮,带须根、顶芽的5~10cm的分支切断作为分株苗。种植前2~3天在整好的厢面浇透水,种植时厢面开沟深7~10cm,将带有顶芽的分株苗按行株距30×20cm放人覆土后压紧根部,浇少量定根水,种植后保持土壤湿度,一般分株苗成活后2年即可成商品。
胡黄连药用价值
主治功效:清热,凉血,燥湿。治疳疾,惊痫,泻痢,劳热骨蒸,自汗,盗汗,吐血,衄血,火眼,痔瘘, 疮疡。
①《唐本草》:主骨燕劳热,补肝胆,明目。治冷热泄痢,益颜色,厚肠胃,治妇人胎蒸虚惊,三 消五痔,大人五心烦热;以人乳浸点目甚良。
②《开宝本草》:主久痢成疳,伤寒咳嗽,温疟,骨热,理腰肾,去阴汗,小儿惊痫,寒热,不下 食,霍乱下痢。
③《丹溪心法》:去果子积。
④《本草正》:治吐血、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