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四季常绿,叶面有光泽,花色洁白,有芳香,可食用,果实和全株均可入药,是一种深受大众喜爱、较为常见的观叶、赏花类、药用、芳香花卉。常见有大叶、大花、小叶、小花、单瓣、重瓣等品种;大多栀子花在开花后不结果实或结的果实很小,有一种单瓣花的山栀子,不但是花大而芳香,并且结的果实大而饱满,成熟时种皮呈橙色或桔红色,可晒干入药。
栀子花的扦插繁殖技术要点
栀子花,可釆用播种、扦插、分株、压条等方法进行繁殖,其中以扦插繁殖最为常用,不但可一次性繁殖培育出大批量苗木,而且不会产生变种,能够保持母本原有的特征特性和优良的品种,还能比播种繁殖的栀子花苗木缩短苗床期、提早开花,一般扦插后2~3年即可开花。
栀子花,通常在每年3~10月间进行扦插繁殖;若釆用保护设施育苗,11月至翌年2月也可以进行扦插繁殖;最佳的扦插时间是春季萌芽前和秋季8~10月间。
扦插栀子花,宜选择生长健康、无病虫害的上年生壮枝,或当年生的半木质化新枝,剪成3~5叶节的段,留上端1~2节叶,其余叶片剪除,上口平剪,下口斜剪成马蹄形,一边剪一边将剪好的枝段放入水盆中;剪完后,用生根粉处理插条后再扦插,有利于提高生长成活率。
栀子花,可采用水插;也可选用河沙(包括蛭石、珍珠岩)或溪沙扦插;还可选用泥炭或田园土、塘泥、山林表层土等,掺拌30%~40%河沙或砻糠灰、木炭屑、粉煤灰等,10%过磷酸钙,混合拌均作扦插基质;也可采用漂浮育苗泡沫盘,进行扦插漂浮育苗;还可选用育苗盘、营养袋、营养杯、营养钵、草钵、纸袋或各种盆钵等进行扦插育苗繁殖。
栀子花,扦插入土的深度为1~3叶节,一边插一边压实扦插基质,使插条与扦插基质充分接触。扦插后,用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浇一次,进行消毒,以后适时进行喷水保湿。冬季和春季扦插,应注意拱膜保温,一般保持扦插环境温度为20℃左右,相对小环境湿度为75%左右为佳;夏秋季扦插,应及时搭棚覆盖芦帘、草帘、竹帘或用遮阳网,进行遮阳80%~90%为好,并注意通风降温,最好采用全日照喷雾扦插育苗,可以有效提高栀子花的扦插成活率。
栀子花,一般扦插后20~30即可生根成活。釆用水插的,应经常换水,生根后适时移到圃地苗床或用营养袋、营养钵、营养杯等育苗容器进行土栽培育。釆用漂浮扦插育苗和沙插育苗的,也应在扦插生根成活后,适时移入圃地进行土栽培育。

栀子花的造型技术要点
栀子花,可釆用“剪扎结合”的方法进行造型;一般在生长季节,选用粗细适宜的铜丝、铁丝、铅丝等金属丝,或选用棕丝、棕绳、苎麻丝等,对主要枝干进行攀扎造型,其佘枝叶进行修剪加工。攀扎前,应先认真观察和思考,结合创作的立意与构思,剪去与造型无关的枝条;攀扎时,应小心操作,以防折断枝干或弄破树皮。定型后,应及时解除攀扎物,以防陷丝,影响造型关观和影响植株正常生长;一般每隔3~4个月进行一次松绑,对于一次攀扎不到位的,可以进行第二次、第三进行复扎,直至定型为止。

栀子花,还可采用岭南派的“完全修剪”法,即:“蓄枝截干”法,进行加工造型。生长季节,随抹除多余的萌芽,发现老黄叶应及时摘除,要“蓄枝截干”的枝干,应待其长到一定的长度和粗度时,再在适宜部位进行矮剪短截,待萌发的新梢长到一定的长度和粗度后,再进行矮剪短截造型,如此反复,直至定型。“蓄枝截干”造型时,要注意枝干、枝条间的高低、疏密、长短、远近、左右、上下等不同方向的伸展变化。

盆栽栀子花,常加工制作成自然开心形、自然大树形、曲干式、卧干式、悬崖式、临水式、提根式、附石式等多种形式。枝叶可修剪成自然形、云片形、馒头形、伞形、半球形、圆球形等。

栀子花的移栽上盆要点
栀子花,宜在春季萌芽前或秋季9~10月间进行移栽上盆。若采用营养袋、营养杯、营养钵、草钵等育苗容器栽培的,一年四季均可进行移栽上盆。冬季和春季移栽上盆后,要注意保温防寒、防冻;夏秋季移栽上盆后,要注意进行遮阳、喷叶面水雾和环境的通风、降温。冬季和春季移栽,宜选择较温暖的晴天中午进行;夏秋季则选择阴天或雨天进行移栽上盆。裸根移栽的,宜先用清水浸泡根部5~6小时,然后在根部蘸上浓稠泥浆,再上盆定植。

栀子花,宜根据树桩大小、造型形式,而选择大小、深浅、形状适宜的紫砂陶盆或釉陶盆栽植,也可选用素烧盆、泥盆、瓦盆、木盆、藤盆等进行栽植。用碎石、瓦片、碎盆片等垫好盆底排水孔,放些沤制过的动物骨块、蹄角片作底肥,填入用泥炭土、腐叶土或田园土、山林表土、塘泥等4份,河沙、煤炭渣或砻糠灰、食用菌下脚料等3份,腐熟的优质农家肥、禽畜粪肥、堆肥或饼肥、无盐骨粉等2份,松针土、椰壳粉、过磷酸钙等1份混合配制的培养土。

栀子花,上盆栽植时,应按树桩造型形式,扶正、调整好方向和位置,一边填入培养土,一边压实,使培养土与栀子花的根系充分接触。栽好后,浇一次透水,放于无阳光直射的空气流通处养护2~3周后,视植株缓苗生长情况而定,逐步转入正常养护管理。

盆栽栀子花的养护管理要点
盆栽栀子花,在冬季和春季应放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最好将盆埋入土中养护;北方应移入光照充足、不闷闭的室内或大棚内越冬,保持越冬温度10℃~15℃左右为好。夏秋季放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养护为最佳,如放在溪边、池塘边、湖边、喷泉假山傍等,选择上午或下午阳光充足、午间有自然遮阴、强烈无阳光直射的地方养护为佳,或在晴天上午9~10点至下午4~5点,搭棚覆盖草帘、竹帘、芦帘或遮阳网进行遮阳80%~90%,最好将盆埋入河沙中,盆土面盖碎草、碎秸秆等保湿。

盆栽栀子花,在生长季节,应经常浇水和喷叶面水雾,保持盆土湿润和周围小气候环境的空气湿润;忌盆土长时间过湿渍水或盆内积水,雨季应注意经常检查,最好不让盆栽栀子花淋雨;开花期应适当控水,保持盆土面见干见湿,并减少喷叶面水雾。冬季浇水以盆土不干不浇、浇则浇透为原则,水温宜与环境温度相当为佳。

盆栽栀子花,在生长季节,每月浇施2~4次稀薄的液肥,可用经过充分发酵腐熟的鸡粪水、饼肥水、厨房废料肥水等,加适量过磷酸钙和硫酸钾,加适量水稀释成稀薄液肥浇施;开花前后,用0.1%~0.5%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进行叶面喷雾3~5次,每隔7~10天喷一次。盛花期和盆土过湿时不施肥,伏天气温过高时和冬季不施肥,忌施生肥和浓肥;秋末或冬初,在盆土面进行一次浅中耕松土深约1厘米~3厘米,应尽量不断伤栀子花的根系,松土后,在盆土面撒施一层腐熟干燥的农家肥、堆肥、禽畜粪肥、火烧土杂肥、饼肥屑、食用菌下脚料等,作越冬肥料。

盆栽栀子花,每年花果期,适时进行疏蕾、疏花和疏果;花后和秋末各进行一次整形修剪;叶芽萌发后,适时进行抹芽、疏芽;新梢生长期,适时进行摘心、打顶。视盆的大小、深浅和盆土多少、植株生长情况而定,每年或隔1~3年,于春季萌芽前,进行一次翻盆换土或换盆,换去三分之二的旧土,剪去过长、过密的根系,施足底肥,换用新配制的培养土,重新上盆栽植;可结合翻盆换土,进行逐步提根,制作成提根式栀子花盆景;或配附上雅石,制作成附石式栀子花盆景。

北方盆栽栀子花的养护要点
大多数北方花友都说栀子花不好养,容易养死,笔者曾经在北京、黑龙江居住时,栽培养护过栀子花盆景,都生长的很好,现将北方栽培栀子花盆景的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北方盆栽栀子花,在秋末冬初气温下降、寒流雨雪来临之前,适时做好入室或入棚越冬工作,除在盆土面撒施干燥有机肥外,还可在盆面覆盖些碎麦草、作物秸秆、高梁麦子小米壳等,并在盆底套上塑料袋,可以有效起到保温、保湿的效果;室温保持在10℃以上为佳,室内光照不足时可用灯光照射补光,选无大风暖和的晴天中午适时通风换气;越冬期间不要追肥,浇水宜在盆土较干燥时,选中午浇一次透水,浇水时室温和水温都在15℃左右为好,多余的水会流到盆底的套袋中,只要浸泡超过盆底就可以不管它,套袋底部有一点水,不影响盆栽栀子花越冬,反而还有利于盆栽栀子花越冬。

北方盆栽栀子花,春季不宜过早出室,应确保外界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再出室,在出室前2~3周左右进行一次翻盆换土,剔去二分之一的旧土,剪去过长的根系,培养土宜选用微酸性的腐叶土、泥炭土,加入适量的过磷酸钙和硫酸钾、无盐骨粉、鱼粉、腐熟的高梁、麦子、小米壳等,或椰子粉、树皮粒等拌匀作盆土,在盆底施足底肥,填入新培养土重新上盆栽植。春季出室后,还要注意防寒防冻。

浇水以溶化的雪水为好,可用缸、桶等装放雪水,用时应加温到与环境温度相当或稍微比环境温度高1℃~3℃左右,浇水待盆土面稍干燥时再浇一次透水,当气温在20℃以上时,应经常浇水和喷叶面水雾,保持盆土湿润而不长时间过湿渍水为好;结合浇水,每月浇施2~3次以磷钾为主的稀薄液肥,可用饼肥水加过磷酸钙和硫酸钾或加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进行浇施,气温在18℃以下时不追肥,开花前后,浇施3~4次矾肥水。

对于(北方盆栽栀子花的养护与管理 )这一话题,我的另一篇文章《北方也能养好栀子花,三十多年经验教你制作与养护栀子花盆景》中有更详细的分析,欢迎大家去我的主页阅读~

本文原创首发!
(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朋友)
关注我不走丢,更多精彩内容绝不让你失望!

欢迎大家把关心的话题写在评论区,我会作为后续选题,希望创作出更多大家喜欢的内容。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的关注,创作路上感谢大家的陪伴,我会继续加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