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石榕,又名“水柳树”“海南胆八树”“海南杜英”,是杜英科,杜英属下的常绿小乔木。叶革质,聚生于枝顶,狭披针形至倒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花白色,倒卵形;核果纺锤形,花期6-7月。水石榕性喜高温、多湿的环境,生于低湿处及山谷水边,分布于中国海南、云南、广西等地以及越南。因其株形茂盛,花密,适于作庭院风景树,也可盆栽观赏。
水石榕形态特征
小乔木,具假单轴分枝,树冠宽广;嫩枝无毛。叶革质,狭窄倒披针形,长7-15cm,宽1.5-3cm,先端尖,基部楔形,幼时上下两面均秃净,老叶上面深绿色,干后发亮,下面浅绿色,侧脉14-16对,在上面明显,在下面突起,网脉在下面稍突起,边缘密生小钝齿;叶柄长1-2cm。
总状花序生当年枝的叶腋内,长5-7cm,有花2-6朵;花较大,直径3-4cm;苞片叶状,无柄,卵形,长1cm,宽7-8mm,两面有微毛,边缘有齿突,基部圆形或耳形,有网状脉及侧脉,宿存;花柄长约4cm,有微毛;萼片5片,披针形,长约2cm,被柔毛;花瓣白色,与萼片等长,倒卵形,外侧有柔毛,先端撕裂,裂片30条,长4-6mm;雄蕊多数,约和花瓣等长,有微毛,药隔突出成芒刺状,长4mm;花盘多裂而连续,围着子房基部;子房2室,无毛,花柱长1cm,有毛;胚珠每室2颗。
核果纺锤形,两端尖,长约4cm,中央宽1-1.2cm;内果皮坚骨质,表面有浅沟,腹缝线2条,厚1.5mm,1室;种子长2cm。花期6-7月。
水石榕生长环境
水石榕喜高温、多湿气候;喜半阴;不耐干旱,喜湿但不耐积水;喜肥沃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水石榕繁殖方法
播种繁殖
种子采后即播,可提高发芽率。移栽宜在秋初或晚春进行,小苗需带宿土,大苗需带土坨。该树种适宜水边种植,但不耐长期积水,养护时注意水位和土壤的通透性。
水石榕栽培技术
采种
水石榕的种子于9-10月成熟,当果皮由青绿色变成暗黄色时进行采收。采后堆沤2-3天,让果肉软化腐烂,水浸搓洗去肉,捞起阴干。种子干粒重约2940g,应随采随播,如用湿沙贮藏,不宜超过40天。
育苗
育苗地应选择坡度平缓、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沙壤土,苗床高15cm左右,纯净黄心土加火烧土(比例为4:1)作育苗基质,用小木板压平基质,用撒播方法进行播种,用细表土或干净河沙覆盖,厚度约1.5-2.0cm,以淋水后不露种子为宣,用遮光网遮荫,保持苗床湿润,播种后约40天种子开始发芽,经30天左右发芽结束,发芽率约75%-90%。当苗高达到4-7cm,有2-3片真叶时即可上营养袋(杯)或分床种植。用黄心土87%、火烧土10%和钙镁磷酸3%混合均匀作营养土装袋。覆盖遮光网遮荫,种植40天后,生长季节每月施1次浓度约为1%复合肥水溶液,用清水淋洗干净叶面肥液;培育1年苗高约50-70cm,地径约0.7cm,可达到造林苗木规格标准。
摘植
水石榕喜肥沃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但不能积水,以中下坡土层深厚的地方生长较好。栽植株行距2m×3m或2.5m×3m,造林密度89-100株/亩。造林前先做好砍山、整地、挖穴、施基肥和表土回填等工作,种植穴长×宽X高规格为50cm×50cm×40cm,基肥穴施钙镁磷肥1kg或沤熟农家肥1.5kg。如混交造林,可采用株间或行间混交,黄槐与其他树种比例为1:1至2:1为宜。裸根苗应在春季造林,营养袋苗在舂夏季也可造林。在春季,当气温回升,雨水淋透林地时进行造林;如要夏季造林,须在大雨来临前1-2天或雨后即时种植,或在有条件时将营养袋苗的营养袋浸透水后再行种植。浇足定根水,春季造林成活率可达98%以上,夏季略低。
抚育管理
造林后3年内,每年4-5月和9-10月应进行抚育各1次。抚育包括全山砍杂除草,并扩穴松土,穴施沤熟农家肥l埏或施复合肥0.1kg,肥料应放至离叶面最外围滴水处左右两侧,以免伤根,影响生长,3-4年即可郁闭成林。
水石榕主要价值
水石榕四季常绿,树形优美,花期长,花瓣洁白淡雅,为优良的园林观赏和生态公益林树种。因喜半阴环境,适合在庭院、草地和路旁作第二林层栽植作庭园树。